康瑞祥中医•健康大讲堂——举办“前列腺疾病防治”讲座

这是位于北京市的北京康瑞祥中医诊所(中红网金梅摄) 北京康瑞祥中医举行“2020康瑞祥中医第四次健康大讲堂前列腺疾病防治(演讲+体验)活动”,这是活动现场。(中红网金梅摄) 袁云娥教授在活动开幕致辞。(中红网金梅摄) 原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秦万长教授主讲了“前列腺疾病防治”。(中红网金梅摄) 中医世家三代传承人吴震铭讲话。(中红网金梅摄) 建德退役军人服务驿站远程收看讲座建德退役军人服务驿站远程收看讲座 建德退役军人服务驿站远程收看讲座 建德退役军人服务驿站部分退役军人合影

中红网北京2020年11月22日电(吴志云/文   金梅/图)今天上午,北京康瑞祥中医举行“2020康瑞祥中医第四次健康大讲堂前列腺疾病防治(演讲+体验)活动”。

本次讲座活动,由北京康瑞祥红外医学智能中医创始人、北京现代数字红外研究院院长、原​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退役大校袁云娥教授亲自组织,北京现代数字红外研究院副院长、原解放军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创始人郑兵主任主持会议。

​本场讲座,特邀嘉宾秦万长教授、吴震铭中医师,分別用西医、中医的理念、诊疗、保健方面的临床经验,就前列腺疾病的防治,作了深入浅出的讲授。期间,与会嘉宾运用“红外中医可视技术”,进行了体验。

参加北京主会场活动的嘉宾还有: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副会长张瑞恒、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茹凯、人民网第1健康报道记者韩琳女士、北大文化集团总裁助理蒲建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潘菽弢、中红网专题部主任吴志云等30余人。

本次活动,除北京主会场外,还在浙江省建德市“退役军人健康驿站”设立分会场,作了远程授课。“北京——建德”两地,听取讲授的人数有150余人。

袁云娥教授在活动开幕致辞中说:2013年8月30日,《人民日报》以内参形式,向全国、全军、全民告示了由她带领科研团队,利用ATA红外热成像技术实现与中医理论的完美结合,创立了“中医可视化”新技术。多年来,这项技术创新,在推进中西医的融合并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产生了的影响,做出了贡献。

袁云娥教授说: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专家来讲一讲“前列腺疾病防治”这个专题,是基于一次实情的调研——我们在浙江建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成首个红外医学健康服务驿站,在为2000多名退伍老兵进行健康普查,发现患有前列腺功能减退问题的人在80%以上。当我们询问“你们了解前列腺疾病如何防治吗?如何保健?”结果一问三不知。作为在军队医院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者,为此深受感触和责任义务。要让战友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懂得用中西医基本常识,实现自我健康维护,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秦万长教授(原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从医47年,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经验丰富,多次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主讲了“前列腺疾病防治”。他说:前列腺疾病是男性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也是一种难言之隐的苦恼。尿不尽,夜尿频繁,影响睡眠;严重者会出现尿潴留,需导尿插管,甚至行前列腺手术切除。在​演讲中,秦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从“前列腺与膀胱尿道的关系、为什么会增生、临床症状、如何诊断治疗,以及前列腺癌的临床检查、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认真细致的讲解。

吴震铭中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已是第三代衣钵传承。他自幼受家庭熏陶,4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中医,16岁出徒,至今已诊治疾病23年。他22岁毕业于中医药大学,同时进修西医4年,因此对西医各项检测有独到见解。尤善用家传针灸的特殊手法针药并行处治临床疑难病症。在临床实践中,他主张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善于应用中西医各种手段,以达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吴震铭中医师认为:中医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都说西方尊重女性,东方压迫女性。可我们都知道,偷吃苹果听蛇说话的都是女人,才有欧洲近300年的猎巫运动,屠杀了无数女性。而伏羲女蜗——人之始祖,他们手中的器具,女娲拿的是规,伏羲拿的是矩;规是画圆量天的,矩是画方量地的,谁高谁低?女娲用月经的28天制定月历,因为月亮运行一个月是28.4天,史称“太阴历”。看看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顶端都有个月亮标志吧,统称为“拜月教”,为什么一定要有个“圣女”,就是要通过月经周期来推算,所以东方是推崇女人的。这就是中医思维下看待的世界。

吴震铭中医师又认为:气≠炁。炁,其实指的是人体的原动力;炁化无力,就是虚证的前列腺疾病人,必然伴有眼睛干涩,咽干口苦的症状;同时不能蒸腾的水气滞留于膀胱,还会有尿不净的症状。而实证的病人则会下焦湿热,注意,不是单纯的尿路问题,肠道也会有湿热,一般表现为大便不净,变细,后坠感,甚至痔疮,

吴震铭中医师讲:中医泌尿系统疾病多归为“五淋症”,即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气淋和劳淋,可以简单理解为初期症状,可以通过简单药物或改变生活习惯来缓解的,但很容易被忽略;只要有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自检方法和习惯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其他几种就要就医治疗了。

吴震铭中医师说:前列腺疾病,既然是与炁有关的,练炁就是日常的保健方法。清晨醒来不要着急起床,先做个“大”字形伸展,抻开筋,再蜷缩,用膝盖顶住胸口,挤出晚间睡眠的浊气,然后起身空掌叩击丹田的关元穴和中极穴,直到小腹微热,尿意窘迫,再去卫生间排尿;排尿期间一定要咬住槽牙,这样一个月用不了就不会有尿不净的症状了。

吴震铭中医师认为:振兴中医一定要务实,一定要明确中医不单纯只是技能,而是东方数千年哲学思想的传承,是一种慧力。我们现在太注重智力的培养了,却忽略了慧力,就像王熙凤大字不识,也背不下来唐诗三百首,却能把荣宁二府管理的井井有条。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的,而慧力就需要诱导;而恰巧中医就是这种诱导的文化,一定不要抄个方子到处对号入座症状!宣讲中医,一定是真实有效、经得起推敲的。西医现有的理论连十年都挺不下来,十年前提倡的剖腹产、牛奶喂养、x利保健品、扁桃体摘除······现在不都反过来说了!而中医,被论证了五千年,一样在批判的舆论中坚强的屹立着!

在讲授中,吴震铭中医师还饶有兴味地讲述了中医对“温热”、“湿热”的见解。比如:为什么中医推崇“热敷”?为什么要“虚”心?为什么叫坐“冷”板凳?为什么中医提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为什么《黄帝内经》中讲“吃草木的动物脾气暴?”等等,大家听了有耳目一新之感。

袁云娥教授在本次活动结束时总结说:如何利用中西医结合新技术,对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前列腺)的健康维护体系进行互补,最终达到提高生命健康和质量,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是我们开展大健康讲堂的宗旨和目的。而釆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持续实施健康维护,是我们康瑞祥中医的独家调理特色。我们将在成功建设退役军人服务驿站“建德站”的基础上,再在山西、山东建立若干个,通过现代保健技术的辐射分享,把健康送给广大退役军人和社会大众。

 

 

 

 

健康全球行•腾飞中国龙文化盛典公益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吴慎院士亲传弟子伯阳堂创始人李艳慧老师亲传弟子王成主持本次活动。(中红网金梅摄) 中创科技董事长韩东讲话。(中红网金梅摄) 伯阳堂创始人李艳慧老师。(中红网金梅摄)2020年弟子代表裴淑芳上台向伯阳堂创始人李艳慧老师献花。(中红网金梅摄) 收益者分享嘉宾于杰讲话。(中红网金梅摄) 京门唐手第2代传人芦立华。(中红网金梅摄) 军品大王李长东向活动组委会敬献《永远跟党走》书法作品。(中红网金梅摄)合影留念。(中红网金梅摄)

2020年11月20日,健康全球行·腾飞中国龙文化盛典公益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国学讲师、中医健康管理讲师、中医特色理疗原创导师、特色能量疗愈师、特色心理咨询师、伯阳堂创始人李艳慧老师,一代宗师、中国龙榜《腾飞中国龙健康全球行》形象代言人、京门唐手华大侠武术商学院院长华大侠,音乐医学博士、企业家教练导师、国际汉语高级教师、中医健康管理讲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胎教专委会执行主任、世界养生音乐之父、国学、国医、国乐、国画研究学家、美国中医科学院吴慎院士亲传弟子、伯阳堂创始人李艳慧老师亲传弟子王成老师,宇宙心力教育创始人、心力商学院创始人、中华正能量文化传播者郝心天老师,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鸿运国学院创始人诚阳老师,中创科技精准医疗菫事长韩东,星光大道外务组导演乐乐,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善男人、善女人参加活动。

会议内容:在全球疫情期间,中医智慧世界共享,中华优秀精粹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引领世界发展,我们畅导弘扬中国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伟大,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导向,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并从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解读国家健康中国利好政策、剖析健康产业未来发展,帮助人们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加快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理念到实践不断把“大健康”福祉带给各界人士。积极倡导健康文化、传统文化,推崇健康至上、文化养生的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积极树立健康责任,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营造人人追求健康、人人管理健康、人人享受健康的良好氛围。积极提高健康能力,精准对接各界人士多层次、差异化的健康需求,持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小病自己看的健康体系,广泛传播职业文化知识,引进民众健康观念,养生保健方面转变,让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会议内容指出,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真的简单、易学的中医自我疗愈的方法,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中医养生文化,我们作为中医追梦人,为我们中医文化尽绵薄之力,服务与千万人们,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更多的人,了凡恼,离苦因,健康快乐跨百年!

 

 

 

 

 

 

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 ——记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头镇三和源中医院院长、著名中医师任正启

中红网北京2020年11月17日电(江山、吴志云)

救活一条生命,温暖一个家庭。

能把心脑血管病刀下的生灵多多拉回来,我终身心安矣!

——任正启语录

采访著名老中医任正启,听他讲述惊心动魄的治病救命过程,听他回忆不离不弃坚守中医阵地的故事,听他蔑视心血管顽症的独到见解,听他精诚仁心如数家珍的善行至德之举······年过古稀,行医五十余载,“此生救人无数”,我们对任先生的敬仰敬佩敬重之感油然而生。

——采访手记

爷爷教他学中医

任正启,1947年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头镇任庄的一个中医世家。任正启的爷爷名叫任用修,是当地很有名的老八路、老英雄、老中医、老善人。任用修聪明过人、胆略过人、武艺过人,18岁参加八路军,有“徒手夺枪”、“监狱救人”、“单手越过丈高墙”、“日行一百二十公里”、“从两个日本人手中强夺六公斤海洛因”等许多对敌斗争的传奇故事。任用修自小拜山西老中医王大宾为师,勤学苦练3年,得到了中医治病的真传;后辗转陕西、河南等地行医,直到1971年高龄去世。

任正启自少年时代起,就在爷爷的中医熏陶中获得启蒙。他亲眼目睹了爷爷用中医看病救人的一件件奇闻、用中药治病救命的一桩桩奇事。他从小就立下宏愿:长大后要像爷爷那样,替乡亲们看病,帮乡亲们解除病痛。于是,他经常站在爷爷的身旁,看爷爷为大家治病;经常与爷爷一起去采中草药,学习炮制中药方剂。

在采访中,任正启告诉笔者:“因为我喜欢中医,爷爷就特别喜欢我。那时我们任家家族有100多口人,爷爷的中医秘诀就只传我一人,他把自己几十年收集的医书、经方、手抄本、经验心得,都交给了我。”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任正启初中毕业,爷爷正儿八经把他叫到跟前,要他学习中医。任正启至今还记着那天爷爷给他讲的两句话:“学医必求真,学而不悟非也。行医须心诚,悟而不明废也。” 任正启的中医之路,就这样鼓帆启程。

任正启真正亲近中医,是14岁辍学后这一年,在爷爷的严格管教下,从“背诵”中医基本理论起步的。他说,爷爷规定他必须看中医经典,重要之处要能背诵下来,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因此,他每天看书学习都要到深夜12点,雷打不动。又因为那个年代河南农村生活条件还很艰苦,晚上看书的煤油灯是挂在柱子上的,为了节省煤油,微弱的灯光一家人“共用”。他们家兄弟姐妹6个(3男3女),他是老大,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一双长袜子穿烂了,就往下攥,裹住脚后跟;床上没有被褥,大冬天的夜晚,再冻再冷也坚持把规定的读书学习任务完成。特别是爷爷白天看病诊疗的口述,他都在晚上把它追记下来。日积月累,任正启的中医理论水平“水涨船高”;潜移默化,任正启的中医诊疗技术“炉火纯青”。“在爷爷的引领下,我背书9年;跟着爷爷出村随诊,临床9年,直到1971年爷爷去世。” 任正启如是说。

让任正启真正感悟中医的作用,是农村缺医少药的年代。1963年,他们村庄周围发生许多浮肿病人,他爷爷用中药汤剂给病人喝,救了不少人。但爷爷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亲眼看到有2名老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肚子胀得很大死去了。他还听说有些乡亲生病了因为找不到医生、用不到药,只能在家里熬着、死在床上。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就很痛,就决心要尽快把爷爷的中医本领学到手,为乡亲们的健康服务。

赤脚医生中的佼佼者

1969年,任正启成为所在生产大队的赤脚医生,开始独立行医。他背起药箱,走村串巷入农户,风雨无阻下田头,全心全意为社员群众送医送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1974年,河南省医科大学办学到太康,公社医院的院长找他谈话,告诉他组织上要选派赤脚医生中的工作积极分子去卫校学习,他十分荣幸地被推荐上去了。机会难得,任正启带着一种神圣使命感,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河南医科大学深造,得到了六大最高专家权威的言传身教,读完了中西医三年制学业。

在学习期间,任正启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医学理论,丰富自己的学养。他按要求,一口气学完所有课程,甚至做到了学习一个章节、背完一个章节,门门功课的成绩都是优秀,成为整个培训班的学习积极分子。任正启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那时的学习,真是拼了命地学,生怕听漏了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生怕自己掉队落后被人看不起。那时的学习条件很艰苦,都是脱产培训,生产大队每个月补助30斤谷子;父母亲卖芦草,5分钱一斤,给我攒伙食费;爷爷经常让人带口信,要我一门心思搞好学习,学到真本事。”

培训班毕业后,任正启被上调到公社医院。因为他是经过专业深造的“科班生”了,所以医院的领导十分看重他,让他担负了许多方面的诊疗工作任务。任正启从小在家教严格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加上由爷爷带教、比较早的参与了中医治病的大量实践,因此他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成为公社医院的青年骨干医生;特别是他来自于爷爷中医的师承,使他在临床主治医生的岗位上成就显著,有口皆碑。

“三黄白虎汤”的传奇

1975至1977年,太康地区暴发病毒性乙脑、流行性乙脑。这种病的死亡率高,没有特效药来医治;有的患者侥幸,治了18天“醒”来,不是傻了就是残了;不但给患者的家庭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而且给整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社会影响。面对这个严峻的病情,26岁的任正启心里焦急万分,他整夜不眠,思考着战胜这个“病魔”的对策。他在中医药宝库中寻访,他在中医大师经方中寻觅,他在爷爷留下的中医手抄本中寻察,他在自己中医实践的记忆中寻问。终于,他找到了用“三黄白虎汤”加减,来解决这个当时被称为“天大”难题的方案。但是,患者处在昏迷状态,如何把汤药让病人吸收起效?办法总比困难多。任正启提出“从病患肛门插入深部灌肠,通过门静脉全吸收”。这是一个十分大胆而效果确切的新疗法,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面面相觑,任正启力排众议果断实施。汤药下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症状在逐渐向好的方向变化!以前病人高热三周才退,现在一周见效。临床证明:服用“三黄白虎汤”,有效率达到96%,大大超过常规最高的56%。

任正启医生用“三黄白虎汤”治愈脑炎的消息,当时乡镇医院上报疫情,惊动了河南省医学院的专家教授。该院传染科的杨主任专门打电话和赶过来,向任正启了解真实情况,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任正启的中医疗法,很快在大范围推广,一大批乙型脑炎患者得到了正确及时有效的救治。“有一次,我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实在支撑不住了,一头倒地昏了过去。但是,这么严重的病情,这么多的病人,我必须以抢救病人为重,人命关天,这是医生的责任。” 任正启告诉笔者,他曾经一夜抢救过10个病人,其中有个病人,脑膜脑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随时都会发生死亡,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还有一次晚上,院长把已经推迟下班的任正启紧急唤去,抢救一个已经呼吸衰竭、瞳孔放大的危重病患。他坐在病房,按分钟用药、观察,一步不离直到天亮,病人转危为安。多年以后,任正启碰到一个30多岁的妇女,她“扑通”一声跪到他跟前:“任医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任正启赶紧扶她起来:“我不认识你呀!”她说:“我就是那个被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三伲儿!” 任正启这才记起,那年那天他收治了一个19岁的年轻姑娘,当时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是他采取果断措施让她恢复心跳,再用中医治愈了她的急性流脑。任正启说,行医半个多世纪,像这样的治病救命数不胜数、太多太多了。

心血管病找他就找到家了

到河南周口或太康,如果问道心血管病哪儿能治?就会有人告诉你:“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呀,只要找到他(任正启)就找到家了,特别是偏瘫病恢复期,不能恢复的恢复了,不能活的活下来了,不能好的好起来了,冠心病的亚急性期中药治疗使很多病人好起来、活下来的数不胜数。”这样的口碑,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无数事实的检验,响当当地树起来的,是十分了不起的。

1983年4月,任正启决定自己创办一个“给老百姓看病的距离更加接近”的门诊所。听说任正启要跳出体制自立门诊,院长拉住他,说“正启,你可不能走!” 任正启说:“我不会离开太康,不会离开天天能见到面的父老乡亲。”有好心人劝任正启,要他“三思而后行”。任正启回道:“我只是想把中医做得更好。”

任正启“想把中医做得更好”,断然丟掉体制内的“铁饭碗”,在当时成为一个特大新闻。任正启回到乡里,开了一个自己曾经放飞梦想、自己在爷爷面前承诺过的、自己认为最能发挥救死扶伤专业作用的“中医门诊所”。

在采访交流中,任正启没有讲一句有关自主创业的艰辛和一言难尽的艰苦过程。他说:“我从体制里出来,一晃37年了。当年的小小中医门诊所,现在已经成为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特色的规模中医院,能够生存发展、能够不断壮大、能够远近闻名,这就充分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方向是正确的。现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振兴中医,国家也在大力提倡中医、支持发展中医,这还说明我这几十年为中医而执着奋斗是有价值的。”

当笔者问到“医院特色”这个概念时,任正启侃侃而谈:心脑血管疾病,既是普遍性问题,还是世界性难题。从表象上看,西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途径很多;从本质上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选项,应该还是中医最能彻底解决问题。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本不可否认,有的病患30年、40年不复发,活得好好的。除了中国的中医,世界上还有哪门子“医”能做到?根本没有!1983年的时候,我的私营中医门诊所,心脑血管病患者却住不下,只得加盖军用大帐篷,一帐篷住28个病人,赶也赶不走。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中医疗法管用,病人相信中医,中医能够救人性命。有个64岁的病人,被大医院“劝”回家等死,已经被“叫魂”4次。家人跑来找我,我去一搭脉,觉得还有希望,开了中药方子,马上煎服,当晚出现转机。现在此人已经70岁了,还活得有滋有味的。

当笔者问到“你有什么秘诀”时,任正启很坦然地说:“有啊,当然有啊。要治愈心脑血管疾病,必须要用真正的中医术和有效的中药材。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已经50年,加上爷爷的中医指导和传承,历史就更长了。从医学盲区寻找到路径,从不能治到能治并且治好,这个过程,不但是悟道更是自信。中医博大精深,世界上有疾病,就有对付疾病的武器,关键是寻找到这个武器。”

任正启话锋一转,说:“比如方剂,有组成 ‘君臣佐使’的基本原则,三千越甲可吞吴,里面就大有学问。但实际上,我们中医的老祖宗,已经在他们的经典中早就已经‘告示’了,仅仅只需要我们勇于去发现,善于紧密联系实际去利用。”

从任正启先生几十年来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中医治疗、提升中药用药水平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医精诚和医者仁心。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好中医,犹如一位优秀的战场指挥员,打仗巧用战略战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比如,他治疗乙型脑炎的“把好五关”,即高热关、惊厥抽搐关、脑水肿关、痰阻关、心呼衰竭关,就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大大减少后遗症。50年来,任正启刻苦钻研心脑血管病,从医药盲区中找到一神奇方剂(有史以来该药从未用于心脑血管病),他大胆使用而且用量极小(在中医学上叫做微量),一次用量即1.5到2.5克,如一味饮片的应用也是小量,应属无效量。10年来,经大量临床应用达8万人之多,效果神奇,能使很多患者好起来、很多病人能活下来。而且这种方剂价位低廉,适合大众化应用;同時更适应老龄化应用,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脑萎缩、肢体血管病。其作用:活血化瘀,透达四肢百骸;按照中医基理,疏通经络,内润五脏六腑,而至血脉通畅。任正启介绍:该方剂的概念,一如楚汉之争,以少胜多;又如清末政府羸弱无能,需要有识之士拯救国民于水火;还如当朝盛世习主席高瞻远瞩,国泰民安,举世威严;从而做到“以少胜多出奇兵、集约巧用中靶点、药半功倍操胜券”。8年前,有个68岁的老太发病,在公立医院看了4个月的西医,没有见效。她找到任正启的中医院,入院时血压高达180,神态、视力模糊,走路不稳,不能侧卧。服了他开出的1.5克“微量”中药,7天后大脑清晰,三个月后居然下地劳动去了;至今一切正常。(这样的病例甚多,在该医院的档案室有大量的病历可查)。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任正启的医院是真正“姓中医”的道地中医院,他有是自己管理的中药房,进货的是道地中药材,炮制的是道地的中药方剂。任正启规定:凡采购中药材,必须是货真价实的,坚决拒绝假冒伪劣;凡炮制方剂,必须按方投量,做到充分充足,坚决不能偷工减料。任正启对市场上泛滥不止的假药、以次充好的伪品,表示出强烈的痛斥和不满。因此,他投入资金,添置了一套中药方剂炮制生产线,从开处方—进药材—炮制成剂—病患饮用,全封闭运营,一条龙服务,防止和杜绝了“虚假”,确保了药效的纯真和道地。

誓与中医同行共荣

任正启先生是具有广阔视野的忠诚的中医传承人、中医创新实践家,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周口市“基层最美名中医师”。50年来,

为了他和爷爷矢志不移的中医事业,他把下一代都引向“中医”的方向发展。他的大儿子,已经执业中医30年;他的二儿子、二儿媳,本科毕业于河南省中医院,是医院的骨干医师;他的四儿子、四儿媳,也是中医本科生。任家的新一代,他的14个孙辈中,已经有2个从大学毕业、1个大学在读,也都是中医专业。讲到这个话题,任正启先生喜形于色,十分自豪:如果能多一些这样的中医人脉传承,何愁中医后继乏人?

在采访交流中,任正启先生谈到了由自己亲手创办的“三和源中医院”。他介绍说:医院就办在养育我的血脉之地——故乡任庄。这里,过去是一片贫瘠荒芜,如今是一处医疗圣地。刚开办时,缺胳膊少腿,锣齐鼓不齐;现在呢,医疗科室齐全、传统现代融合,院容院貌优美、服务质量优良,中医特色鲜明、医技名闻遐迩。

这是该医院办公室提供的一份数据:(1)近年来,收治心血管病人六七十名,彻底治愈二十八名,基本治愈三十六名;其中危重病人六名。(2)多年来,经任正启老院长特批,减免或者全免特殊病患的诊疗费两百多万元。(3)近十年来,在任正启老院长的倡导下,医院献爱心、做慈善,捐款捐物的资金达二十多万元;登上2019首届“中国好人”荣誉榜。

四十多年来,任正启坚持做到“见难必帮”,救济患者不计其数。在笔者的采访要求下,任正启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前些年,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甚多,见难必帮是我应尽的义务。比如,鹿邑县有个病人,走了4天4夜的路前来看病。我给他开了3周20剂的药,见到病患只有用一块破布缠着的18元钱(其中还有一角的零钱),我怎么也不忍心再收取他的诊疗药费,反而替他计算好并给足返程的路费,还用小车把他送到车站。任正启交代医院有关部门:凡是五保户,看病一律免费;特殊困难户,一律不收药费。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任正启做出决定,把医院的12亩空地改造成一个生态公园——在这里造林建亭,种花植草,让医护人员、就诊住院病人和周边群众及养老院老人颐养天年,共享美丽乡村的优良环境和如画风景。

庚子年三月,三和源中医院的“舒心园”落成。在“舒心园”的显眼处,立有一块大石碑,上面是任正启老先生亲自撰写的《碑记》。碑记的开篇是这样的四句:奉君进院能舒心,阴平阳秘功养神;悟老及老悠悠然,络通脉畅方健身。

舒心园内有两座亭子,一座名“吉祥亭”,一座名“如意亭”。

这是任正启老先生为“吉祥亭”题写的四句诗:天下美景皆有亭,依岭花木总是情;愿君登台静心坐,恬淡虚无益养生。

这是任正启老先生为“如意亭”题写的四句诗:华夏古今赞德贤,施恩布善惠人间;忠孝仁义走万里,福禄康益度百年。

 任正启老先生现年73岁,身体健朗,一副年轻态;思路敏锐,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他说,他在有生之年还要为中国中医的振兴和发展,办成几件大事,让更多更大范围的心脑血管病人获益受惠。他自主研发了“加味血腑逐瘀汤”,对老年痴呆症、高血压、高血脂、偏瘫后遗症及恢复期的治疗、冠心病供血不足可有明显改善;对四十岁以后亚健康人、血瘀循环脉络不畅者等疾病,有显著改善作用。他还自主研制出“加味还少丹”方剂,这种绿色健康产品,服用后对肾阳虚弱、阳痿早泄、身疲力乏、大便溏泄小便频、腰膝酸软等症状,有力增神宁轻身的明显改善,久服则能延缓衰老。

“加味血腑逐淤汤”是经典方剂的升华,效果奇妙。近十年来的临床应用已出现很多奇迹,使很多生命复生。这个方剂价格低廉,使很多患者“既看得起病,又能恢复健康”,是老龄化的福音。对此,任正启老先生愿意献出这个奇效奇方。他恳拜天下贵贤有识之士,一起施恩施德,把这种中医良方做大做强,达到“产业化”;并进行大面积应用推广,使它“救治更多人”的普世价值更加惠及广大百姓群众。

展望未来,任正启老先生表达了这样的心声:高举中医大旗,坚定中医自信;弘扬中医传统,坚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谱写中医新篇。

我们有理由相信:任正启和他的三和源中医院,一定会在中医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新作用,取得新成就,做出新贡献。

 

两会聚焦: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中医药行业委员们这样说

中红网北京2020526日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黄蓓、徐婧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展示成绩、直面挑战、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其中关于民生和中医药工作的论述,引起中医药行业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初步学习有几点体会感触很深。”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分享了他的体会。于文明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工作总结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完善诊疗方法、坚持中西医结合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重点工作部署时,在民生事业发展方面,强调“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强调了中医药在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们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民生保障方面,总理报告明确提出居民医保中央财政再增加30元。虽然今年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央还是再增加居民医保资金,总理的这个报告充分体现了心系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谋划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围绕民生,围绕人民健康谋划发展,推进民生保障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方面不遗余力。作为一个中医药工作者,我们深受鼓舞,也倍感振奋!

 

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看来,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须在推动中医药从临床和研究全面升级、改革完善中医药法律法规、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力量等多个方面发力。他特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在改革完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应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全面修订《中国药典》和《药品管理法》,改变目前这两部法规所反映出来的西医西药的思维方式。同时,出台配套实施细则,贯彻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与《中医药法》相得益彰,为中医药发展保驾护航,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修订《传染病法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尽早介入、发挥作用奠定法律基础。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围绕民生领域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同样感慨良多。唐旭东说,在重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的情况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关注民生领域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把人民社会保障放在首位的中心思想。比如报告明确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贴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这些都是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办好群众关切事情的直接体现。关于医保问题,在我看来,医保的每一分钱都应该花在刀刃上,一些具有简便验廉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应该纳入基层医保,如小针刀、针灸、推拿等,湖北、安徽等地已经有了相关探索,非常有借鉴价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作为中医药人,我听完十分受鼓舞,这也是我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中国中医科学院将不断在科技创新方面,在院属医疗机构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在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国际交流方面为全国作出示范。

 

谈及对政府工作报告感触最深的地方,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开篇用的这段文字,“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底,群众关切的事情努力办好。”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必须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建设美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振兴发展中医药,就是要让中医药深入基层,惠及民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表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作用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应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在发展中医治未病特色、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做强基层等方面狠下功夫。振兴发展中医药,除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防病治病作用,让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还应注重向民众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并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中医药在基层生根发芽,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关注到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与去年政府提出的“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有所不同。“看起来今年字数少了,实际上分量大大增加。虽然都在说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去年强调的是‘传承和创新’,今年强调的是‘振兴’。”张其成认为,“振兴”表明要大力发展,使中医药事业兴盛起来。这与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彰显的强大力量是分不开的。此次抗击疫情中医药的使用率和有效率都超过90%,“三药三方”积累宝贵经验。说明中医药在治疗重大疾病和养生保健方面都值得大力发展。总理这一新的提法给我们中医人以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中医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表示,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内心十分激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凝练的篇幅里特别强调“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让全体中医药人倍感振奋。她认为,新时代呼唤新作为,2020年,中医药人应更好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把中医治疗理念融入疾病干预的各个阶段,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及时采取应急举措,对新冠肺炎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坚决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并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优先保障医用物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全力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延长全国春节假期,推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坚持群防群控,坚持“四早”,坚决控制传染源,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加强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迅速扩大医用物资生产,短时间内大幅增长,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保障交通干线畅通和煤电油气供应。因应疫情变化,适时推进常态化防控。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情况,及时构建外防输入体系,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主动分享防疫技术和做法,相互帮助、共同抗疫。
报告明确,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10)金华张建国:可治大病重病,却不敢‘出山’的现实版喜来乐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10)金华张建国:可治大病重病,却不敢‘出山’的现实版喜来乐

编者按:
各位亲,大公鸡《踏访100位民间中医》的行动,今天这是第10站,浙江金华山区。
再次强调,大公鸡寻访100位民间中医郎中,完全是我自发的行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机票、酒店、吃饭等完全自费!绝不居中牟利,且不收受任何人的好处!

所以,大公鸡只是采访,如实观察,如实发文,不会干涉和负责民间中医们过去和未来的任何社会纠葛和利益纠葛!

大公鸡此举,只为探访和求证一个真相——民间到底有没有中医高手?中医到底是不是骗子?郎中们到底能不能治病救人?

——以下正文——

为了尽量客观的保留采访对象的个性和原汁原味,文章中部分文字直接来源于采访时当事人的口述,未经修饰,因此可能比较口语化,请各位读者谅解。

1

山里面到底有没有神仙?我不知道。

但今天,大公鸡亲眼看到,山里面住着高人……

你要说他没文化,他却拥有一手好医术。

你要说他不识字,他却能搞定现代医学也没辙的重症绝症。

被人誉为现实版的神医喜来乐,却不敢“出山”行医。

探病能力、治病水平堪称一绝,却不敢开诊所。

他是居住在浙江金华武义山区的一个普通山民,家里家外什么招牌也没有,外貌也普普通通其貌不扬,毫无一个山间中医的神秘。

但他却有一身真正的硬本事。

……

2020年5月9日下午,浙南山区。

采访完张老先生,和张老以及他的弟子们告别时,已经晚上八点四十。

从山村里出来时,大公鸡已止不住泪目。

这次采访是让我震惊的,也是令我心痛的,

而且采访并不顺利,结果也不甚理想。

因为张老的弟子们顾虑重重,不愿意公开师父的联系方式,怕被人举报。

因为师父空有一身真本事,却不敢公开行医,因为无证。

但这个采访还是非常有收获的……

因主人要求,文章中所有当事人、患者都隐去了姓名。

2

那天下午4点多,大公鸡在金华采访完援鄂抗疫民间中医郭老师和李道长后,就驱车前往金华远郊的山区,见到了引荐人C先生。

没想到,C先生在准备带我前往山村拜访张老先生的时候,张老的一位弟子却强烈反对记者采访,也不愿让记者知道张老的具体地址。就这样,我们僵持在路边四十分钟之久,采访计划不得不暂时中断。

后在C先生协调下,约法三章,发稿时不能提师父名字,更不能暴露师父地址和信息,甚至还不让拍照。在驱车前往山村的过程中,这位弟子还和C先生吵了一路、争执了一路。

这一幕让大公鸡倍觉心酸。作为记者,我非常理解这位弟子的心情,其保护师父、爱惜师父之心异常强烈。

为何如此?因为这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一方面,我们都想挖掘民间中医,让大家都认知到民间中医高手的存在,为千千万万遭遇疾病痛苦、尤其是被医院不治的大病重病患者,为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多提供一条希望之路。

另外一方面,民间中医们却战战兢兢,像一个偷偷摸摸的地下工作者,弄不好就会被恶意举报,蒙受冤屈。

为何如此?皆因那张执业医师证,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近,对民间中医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前几年还作为无证行医来管理,现在已经上升到了“非法行医”范畴!

所以,大公鸡也要恭请各位朋友谅解,这一期的采访,将不会留下张老先生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实际上我也没有主动索要张老先生的电话。

而且,老先生也不大会使用微信,不会打字,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浙江方言,和外地朋友交流起来,是一件费劲的事情。

3

“把脉,只能查出少数疾病,我很少给人把脉!关键得会看人,看脸、看手、看舌、看整体!并触摸颈部腋下股腹沟,脑病需刮脚!”

“一副药吃下去,如果第二天没有反应,那这药基本上是不对症的!”

“在对症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要比西医药快的多!”

“我这草药,很多是自己上山采的!新鲜药材的药效,和中药店里是不一样的!”

朋友们,也许你隔着屏幕,无法体会这些话的震撼,而张老却能用事实,让人亲身感受到这些观点的份量。尤其是他对于各种癌症、囊肿、结节、中风偏瘫等等疾病的察病、治病能力。

有个患者偶遇张老,张老说,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癌症。

患者很生气,说我好好的,你干嘛要咒我?

张老和患者说:你现在治疗,也许两万块钱就能治好,否则就晚了。

患者说:你是想骗我钱吧?

张老也生气了,说:和你打个赌,你去北京上海三个以上大医院检查,如果没有查到癌症,我输你3000元。如果有癌症,你也不要来找我治,我不帮你治!

大概几个月后,患者感觉难受,去了医院检查,果然是癌症,且被医院告知已晚期,错过了治疗良机。就来找张老,张老无奈的摇头说没法治:“让你早来你不来”。

后患者母亲私下来求,张老动了恻隐之心,虽然明知救不活。就告知家属说,治疗的话,也只能延长一点寿命。遂让患者服草药,居然延年至一年半时间才走掉。

问其为什么不用把脉就能知道患者已得癌症?

张老说:患癌的人,脸上气色不一样的。

弟子们说,师父的察病能力很强,基本上看一眼就知道了。

4

胰腺癌,大家都知道,癌症之王,无论是医生、专家和患者,都谈之色变。

就是这样的病例,哪里都不敢接收,并被嘱咐家属准备后事时,被张老先生几副草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至今已存活6年多,一切正常,患者女儿女婿特别震惊,纷纷前来感谢,并欲拜师。

一个热衷于相信科学的年轻人,因病去了南京各大医院,包括赫赫有名的军区医院,都被告知只能常年吃药。年轻人心想,自己年纪轻轻,岂能从此一辈子吃药?

打听了多位中医,终于找到张老这里,吃了张老先生一副草药,疾病无影无踪,年轻人当场折服,从此对中医路转粉,并要拜张老为师。

张老没有读过书,除了药材名称以外,基本上不识字。

他是真正的名师传承的古中医!

其父亲是抗美援朝时的随军军医,而其师父则是当年蒋介石部队的军医。

因从小耳濡目染,他8岁就开始学医,当时他的师父已经86岁了,学成后,因命运坎坷等各种原因(因师父是国民党某知名将军、外号某司令的随身军医,因此,师父在文革期间没少遭罪),也未曾读过书,在45岁后才开始给别人看病。

5

张老说:在过去,中风叫“女鬼抓魂”,意思是绊一下,头被鬼打偏过去。

堵塞叫“山鬼抓魂”,这个东西(编者按:原话如此,大概是指他调配的某种草药)吃下去就好的,这个东西,对中风病是很有效的。

癌,是西医的叫法,过去没有什么得癌症、生癌病的说法,过去讲生木珠,在中医里大概有四十几种木珠,生什么木珠要怎么样医,都是不同的。

所以那个时候,张老先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癌症,因为他的师父只教了他如何治疗生木珠。

有一次,一户家境很困难的患者,是肺癌扩散到了肝上。家里穷的什么都没有,对张老说:“你这么历害,我们这边的人都说,你死人都医得活,总给我医回来哇!”

张老先生看着患者很可怜,告诉患者说:癌,我没有医治过,如果生木珠我是会医的!

然后患者说,那你治木珠的药让我吃吃看。张老说这种药是很贵的,那这样好了,我药方开给你,你自己去找药!

然后患者家属就按着药书上的图片,自己去采药了。吃下后,原来挂氧气瓶的,第二天氧气瓶就不用挂了。再过15天后去查,那些小的癌就没有了,大的癌也小下去了。

从这个患者身上,张老先生才知道,生癌与过去讲的生木珠是同一种病。

张老讲:生癌,如果药对症是很快的,吃不掉就吃不掉的(意思是不对症的药是没有用的),实际上吃下去2—3天就能知道效果的。

一个女患者,脾上、肝上、胰腺上都是癌,是上海军医诊断出来的,很多医院都医治过了,无效,化疗嘛又不肯去化,最终只能回到家等死。最明显的症状是肚皮涨起来,无法走路,张老去检查时(摸肚子),患者口腔里都往外喷血、呕吐的。当时情况特别危险,张老就给开了几个大药,分别对应脾脏、肝脏、胃等主要脏腑,提升这些脏器的功能,让患者吃下去。家属问张老:“会有事吗?”张老说:“干活就不要去干了,一个多星期肚子就会瘪回去的”。结果是,她吃药后,一个星期就没事了,到现在还好好的。

6

一个患者,经医院诊断是膀胱癌,在年初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同时还检查出左肾囊肿。

4月中旬,来张老这里求医,吃张老开的药,5月中旬复查B超,左肾没有发现囊肿,膀胱癌没有复发。患者儿子非常高兴,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

感谢信

(因主人要求,对文中当事人名称有打码处理)

我的父亲于2019年一月在医院检查出得了膀胱癌,确诊以前在当地都是以膀胱结石在治疗,大概有半年左右,在交大医院检查出来后,医生当时让住院做手术。

因为快过年了,所以过完年2月中旬住院,做了膀胱肿瘤切除术,当时术前检查还发现了左肾脏囊肿。膀胱癌手术完后主治医生让进行化疗,我知道化疗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没有听医生的意见,手术后一星期出院,准备用中医治疗。

当时我一边给父亲针灸,一边打听能看肿瘤的民间医生,查到了几个看肿瘤的大夫,当时就是感觉怎么不太靠谱,也没有找他们去看。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大概在三月中下旬,我打听到了山里面有一个师爷,就感觉这个师爷,应该就是我要找的民间的高手,我就立刻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师爷”,把我父亲的情况说了以后,咨询一下师爷看这个病可以治疗不。

第二天师爷就托人给我回话说可以治疗,我当时跟家里人商量以后就定了日期,于4月中旬找师爷给我父亲看病,到达师爷家后,当看到师爷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很善良慈祥的老人,师爷咨询了一些关于病情方面的问题,了解了以后师爷就开始配药,配好了以后就开始让人熬药。

当天师爷的家人还做了丰盛的午饭招待了我们,在这里也要感谢他们,药的价钱也很亲民,老百姓都能接受,因为师爷下午要去江苏出诊,我们就决定回家。药敖好后,为了赶车赶时间,当天晚上师爷的弟子还把我们直接送到金华高铁站,因为时间比较紧,也没来得及请他们吃顿饭好好感谢一下,有点遗憾。回到家以后父亲按时服药,服药25天左右,于5月12日复查B超,B超没有发现肾脏囊肿,膀胱里面也没有发现肿瘤复发!

再次感谢师爷,效果这么好,这么神奇,后面会继续服用药,再次感谢遇到的好心人,感谢菩萨心肠的师爷和他的家人、弟子们,好人一生平安!我代表父亲,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帮助我父亲的菩萨心肠的师爷!

患者的儿子:高#   2019年5月17日

7

病人,女,症状:人没有力气,全身不舒服,到哪里都看不好。

张老初检中,在三个关键部位都没有检查出淋巴,张老想,帮她都检查了,都是好的,就是骨癌没有查,于是就想到了骨癌,张老就同患者母亲讲:你看一下你姑娘,她的乳头有没有凹陷?

母亲说,要师父自己看,张老说,怎么好意思去看呢,母亲说是凹去的,姑娘说是不凹进去的,于是二人就争论了起来。因为判断不出,姑娘只好求张老帮忙看一下,张老一看,没敢告诉姑娘本人,只告诉了母亲。

母亲说,病查出来了嘛,总要告诉她的,然后问张老要吃几贴药。张老说,要吃23贴药,才可以不用再吃药。这个母亲就同姑娘讲:你无论如何,药是要吃的,姑娘就不高兴,因为有心事挂着,在晚上的时候,姑娘就不会睡了,然后她与老公商定,去医院再次检查。

第二天去了医院,医生问她检查什么,姑娘说查骨癌,医生问她,你无缘无故为什么要查骨癌?姑娘说,是一个中医说的,医生说这样随便讲讲的东西,怎么可能知道是骨癌呢?没有这回事的。姑娘老公说,不管是有还是没有,帮她检查一下。最后,确诊是骨癌。

确诊后,姑娘就很害怕了,去张老那里配了15贴的药,就吃好了,吃到17贴,就不想吃了,实际上张老是要让她吃23贴,因为怕骨癌复发,结果到今年也没有复发。

8

病人,34岁,女,属虎,血管癌。

病人是张老的亲戚,其实,最先来找张老看病的是患者的老公。那天,他去金华检查,结果说是生了癌症,就非常着急,要张老过去帮他医,因为是亲戚,张老就赶到他家里看。看了后,张老说,你没有生癌,就没有配药给他吃,患者母亲心里就不称心,说张老摆架子。

后来,张老只能配药给他吃。然后,他又到杭州去检查,医院里也查不出,不敢确定是癌。患者又要张老去给他看病,张老说:你真的不是生癌!但你的媳妇有可能生癌!

因为张老的眼光很尖,生癌的人是认得到的,那母亲就说,有这么回事?

结果呢,那母亲不敢告诉儿媳妇。

为什么,因为外表看去好好的人,怎么可以说她生癌症呢?而张老又告诉她,儿子得的不是癌症,那母亲就感觉张老是讲大话(就是说乱讲),讲大话么,谁会相信?

这样,大约过了二个月,儿媳妇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去医院检查了,查出来是癌症。

那母亲就说:儿媳啊,当时张老在我们家时说你可能生癌,但那时候我不敢同你讲。儿媳说,怀疑我生癌么,总要跟我说一下的哇。

媳妇就去了医院,医生告诉患者说:如果乳房不割掉,怕以后癌细胞会转移、扩散,如果割掉,就会没事的!

因为害怕癌症,从检查出来没几天,媳妇就去医院将乳房割掉了。化疗倒是没有化过,等张老赶去她家里时,患者已将乳房割掉了。

后来,那母亲又打电话将儿媳妇检查及开刀的情况告诉张老,说医院又确诊了,是血管癌!

张老说,用不了多久,她的癌症将会在全身发出来,血管癌扩散特别快的(因为人体血液是全身流动的)。

过了一个星期,果真如张老所说,在患者的皮肤上,用肉眼可看见的静脉血管里,可以看到一粒粒血管癌,一粒粒暴出来,用手触摸也可以摸得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要“判死刑”,没得救的,血液扩散特别快,当时她脸色非常难看,因为血管癌的癌细胞会将血吃去。

患者的全家人都哭了,来求张老医医患者。张老说:我癌是会医,这种血管癌,我不敢保证可以医好!家属就说,那总要医医看的。

然后,张老就帮她配药,一贴药吃三天,对患者说你去吃去。

后来,十贴药吃下去,原本不断长大的血管癌不再增大了,但是呢,也没有小下去,动都不动,控制是控制住了,血管癌也不再大起来,张老说只能这样,没办法了。患者说,只要它不大起来,人不会死,能够命保住就不错了。

张老对患者说,你这个病呢,目前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目前的办法,只有吃药。然后,张老又帮她配了三贴药,当吃了一贴多一点的时候,全身暴出来的大粒点的血管癌开始瘪回去了。

“当时张老是在别的人家家里看病的,因为患者血管癌开始瘪回去了,她就将张老的草药全部背到自己家里,要张老去她家里医。她说:草药我会帮你去采的,药我也会帮你煎的……然后,她就经常去山上采那几味难采的但又特别重要的药,张老帮忙再加几味药方进去,这样煎起来吃,吃了一段时间后,血管癌治疗好了。”

她的血管癌治疗好了以后,张老看她家可怜,就要她帮忙煎药,开一点工资给她。“这样么过过日子,后来,患者完全好了,张老说,你放心好了,你好了以后,就没有事了。”

张老说,当时医院里查出来她乳房上长了癌,割了以后,才知道是血管癌,当初不知道是血管癌,割了以后,医生发现血管的内壁上都是一粒一粒的癌生在那里,这样才知道是血管癌。

问张老,当时是怎么知道她生癌症的?

张老说: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得出,她水色不正(当地方言),如果说是妇女病,不是这样的,整个人的血色是不一样的,因为癌症是吃血的,所以生了癌症的人,脸色是好看不起来的。

“张老的眼光很历害,你这个人是生癌的,还是生什么病的,或者是晦气的,还是怎么样的,张老都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张老到外面去,别人说他是神医。如果不会看的人,会说那个女患者是肝炎,因为脸色是黄黄的,青涩涩的,没有血色,张老这一看就怀疑她生癌了。”

转眼12年过来了,那个女患者现在还好好的,因为张老救了她一命,她非常感恩、感激张老,就一起跟着张老去采草药,爬山、挖药一点也不怕累,旁边人说,如果她不说,怎么可能把她与血管癌联系在一起呢?

9

采访接近尾声,尽管大公鸡内心激动,为发现一个民间中医高手而心跳,但发现张老的弟子们都忧心忡忡,全场气氛有点低沉。

还是为了一个沉痛的、绕不过去的话题——执业医师证。

按照中医的严格范畴来说,张老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出来的民间中医。他的知识和经验不是靠书本学来的,也不是学校里教出来的,而是全部来自于他的授业恩师。

且因他没有学过多少文化,反而在接受师父的衣钵传授中无拘无束,毫无其他杂乱思想和规矩的制约,因此他的功夫纯正而精到,根正苗红、原汁原味的传承了古中医千百年来的实证经验和火眼金睛般的断病能力。

但是,现实很残酷,张老这样的真正民间中医,恰恰被一纸“执业医师证”所困。

他的一身超强本领,却过不了现代行医资格考试的关卡。

因为,考试内容是和中医本质大相径庭的,且大多以西方医学做标准。

张老说:我徒弟们给我看过需要考试的那些问题和答案,和我师父教给我的完全不一样,我怎么去考证?我的答案不会符合他们要求的。

如同一个很会打仗但不会写字的常胜将军,你忽然让他用笔试来考试兵法,用函数来计算前方阵地的精确数据,他肯定会得零分。

但你如果直接派他去前线作战,他一定会缴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就像此次疫情,没有杀病毒功效的中医药,偏偏治好了千千万万患者一样。

10

晚上八点多时,一屋子人静悄悄的不说话。

看得出来,张老的弟子们很无奈、很无助、也很心痛,爱护师父之心溢于言表。

想让师父出山,救死扶伤,却怕遭遇恶意举报,害了师父;

不让师父出来给人看病,却眼睁睁的看着社会上那么多大病重病患者得不到医治,良心上又过不去。

因此,张老的弟子们商量来商量去,觉得不能公开师父的姓名电话和地址。

张老的特长是治疗大病重病,和被视为绝症的病,一般的小毛小病他不屑于治疗。但问题是,只要身患大病重病、被告知不治的患者,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而张老的弟子们却又偏偏不肯公布师父的联系方式。

说实话,这也真的是一件比较为难张老本人的事情。

大公鸡也纠结了:这稿子,是发?还是不发?

一刹那间,大公鸡真想把现场画面录制下来,播放给有关领导看一看,民间中医高手的尴尬!

大公鸡也想过,要不让有需要的读者来找我,由我来负责转接张老。但我早就在很多篇采访稿里面声明过,我只是负责采访,不负责转介绍,不涉及民间医生们的实际工作,如果大家都来找大公鸡要民间中医们的联系方式,我也忙不过来。

采访只能到此结束。留下诸多遗憾。

……

一晃,10多天时间过去了。

在大公鸡再三沟通下,更感谢C先生的帮助,最终,大爱战胜顾虑,为民救死扶伤战胜了无证的恐惧,师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怕什么?把姓名电话地址都留上!

朋友们,这个号码和地址,真的是来之不易啊!

所以,大公鸡在此拜请各位粉丝朋友,和需要求医问药的朋友们:

联系张老先生时,请你尽量的说标准的普通话,并且尽量言简意赅,不要让老人家忙不过来。

没有事的,请不要冒失的打张老的电话,不要和老人家闲聊,占据他的时间,拜托大家了!

金华武义张建国老先生联系方式

电话:13566935146

微信:13566935146

(加微信联系时尽量请说普通话,不要打字)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山里村

编者按:

1、有求医问药者,请直接联系此文主人公,大公鸡不负责转接,也不负责引荐。

2、不要私下问我“这些民间中医到底有没有水平,是不是骗人的”这种问题,好像全世界都要害你一样,有疑问的朋友,可以重新看一遍我这篇文章——我已踏上寻访100位民间中医之路,真正的中医高手,我免费推广!假的中医混混,我曝光它!

3、有读者把我发布的民间中医的电话号码都记录在本子上了,其实没必要那么麻烦,以后还有更新文章,一共会有100多篇,你没办法把整篇文章抄下来的,只需关注我的公众号就可以了,随时更新随时可查。
严正声明:

1、所有《踏访100位民间中医》的采访文章均属大公鸡杨东版权作品,未经大公鸡报晓书面授权,严禁其他自媒体公众号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大公鸡暂时还未将采访过的民间中医们拉进任何群聊!也没有组建任何关于《踏访100位民间中医》的群聊。请恶意加人、拉群者自重!也请各位中医老师自我斟酌、辨别!一旦有人向你们收取什么推广费等,请立即退出!

3、目前为止,任何以大公鸡名义的组群,只要群主不是大公鸡或不是杨东的(本人有两个微信号:1、杨东,2、大公鸡),都不是我拉的群!

4、在今后的采访过程中,我会逐渐的将一些有所需求的患者,对应各位中医老师们的特长,组建成大群,大家不妨静候。

上医治未病 专访院士仝小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表示,第一时间让病人吃上中药是未来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可以借鉴的模式。李修洋 供图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采访时,刚刚从武汉救治一线回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说,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了这次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和康复全过程。

自1978年入读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开始,仝小林已经和中医打了42年交道。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武汉抗疫经历使仝小林对医生、中医药、中医大夫这些名词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做医生,必须以医魂、医德、医道、医术护佑苍生”。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

问:您多次提到,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治未病”在此次疫情中是怎样体现的?

仝小林:中医“治未病”体现在三方面,贯穿了这次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和康复全过程。第一是“未病先防”。这是针对大量居家隔离的疑似患者和有发热、乏力等症状的人群,为他们提供通治方治疗,起到了消除症状、防止发病的作用。

第二是“已病防变”。让轻型病人第一时间服用中药,防止转为重症,而患者到了重症时,用中药配合西医救治,从而减少死亡。我们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研究,发现使用中药汤剂组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降低八成以上,证明中医具有“已病防变”的效果。

第三是“瘥后防复”。中医药在促进康复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非药物疗法,比如用艾灸加火罐治疗,还有五禽戏、八段锦等,可有效防止旧病复发或衍生出其他病。我们承担的科技部恢复期课题刚刚开展,很多数据还有待最后统计,但初步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问:“治未病”思想怎样应用到具体的诊疗方案中?

仝小林:首先是根据疾病的性质特点,我和一线专家共同制定、修订全国中医诊疗方案,为前线提供指导意见,为国家研判提供建议。现在诊疗方案已经从第三版更新到了第七版,在广泛汲取全国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归纳出包括“三药三方”等一系列针对性强,临床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二是推动社区中医药防控,拟定中药通治方,创建了“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武昌模式”,在源头处阻断疫情蔓延。三是推动定点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对1476例住院病人治疗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中药汤剂组的病亡风险下降87.7%。四是提前布局恢复期干预,指导湖北省中医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康复门诊并牵头成立了全国康复期门诊协作网络。

关键在于搞清楚病的性质。《黄帝内经》里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大年三十我到武汉,下着小雨,非常湿冷。晚饭后,我在院子里走了1个多小时。武汉市民家里没有暖气,所以当晚我也把所有的空调都关上、打开了窗户,体会这个病的发病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中医应该如何去治疗。

第二天一早,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看完大量病人的脉象和舌象后,我已有了基本判断:新冠肺炎是感受嗜寒湿之疫毒发病的“寒湿疫”。

问: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仝小林: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病人多而中医少,一个个把脉开方不现实。《黄帝内经》里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当一种瘟疫大范围流行时有其规律特点,抓住主要规律,通治方用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主方基础上,针对发热、咳喘、纳差、气短乏力等症状拟定了4个加减方,尽可能个体化用药。“大水漫灌”加上“精准滴灌”,同病同治加上辨证施治,通治方是辨证论治的灵活体现。

在做出新冠肺炎是感受嗜寒湿之疫毒发病的基本判断后,我结合病人多有咳嗽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症状表现,最终确定这个病的主要病位是肺和脾,确立了宣肺化湿、解毒通络的治疗原则,拟定了由槟榔、煨草果等20余味中药组成的通治方——寒湿疫方(武汉抗疫1号方),大范围用在社区、隔离点和方舱医院。

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能力有很大提升

问:您参加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性出血热和2003年非典的防治,能讲一下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吗?

仝小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北地区暴发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我1985年到1988年读博士的三年,基本是在抗击出血热中度过的。当时流行性出血热患病人数多,最开始死亡率也高,超过10%。我跟随导师周仲瑛先生,将出血热按“温病”辨治,治疗了大量高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重症患者,后来病死率降到百分之一点多,积累了不少诊疗重症和危重症的经验。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我在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务院指定的临时非典专病医院,我担任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长,诊治了248位非典病人,医院最后一名非典病人也是我送他出院的。除了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00多例患者外,我们还用纯中医治疗了11例。我们从中医的瘟疫理论出发,创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同时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及抗生素。事实证明,中医疗效非常理想,发热、咳喘等症状显著改善,病程缩短,成功救治了11位患者。我们撰写了病例报告,被收录进世卫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

问: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为什么能比以往发挥更大作用?

仝小林:对我个人而言,有了之前两次抗疫经历,这次心里更有底儿。这次疫情中我不仅是冲锋战士,还是中医专家组组长,需要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整体把握诊疗方向,这一点和前两次不太一样。

与前两次相比,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医药介入治疗更早,而且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深度介入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这首先得益于我们国家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一时间中医药介入,第一时间让病人吃上中药——这是未来应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可以借鉴的模式。

做医生,必须以医魂、医德、医道、医术护佑苍生

 问:您的母亲也是一位医生,您选择从医是因为母亲的缘故吗?

仝小林:我的母亲曾是战地医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救治伤患。下了战场,在东北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每当听到出诊呼叫,母亲也都会第一时间背上药箱顶着严寒出诊。她虽然是西医出身,但为了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她自学针灸,在自己的身体上一遍遍体验针感。母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所以我学医的志向很早就立下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在一篇作文里写下“当一名白求恩式的大夫”。

1978年,我到长春中医学院上学,当时全家都很开心,学医不仅是我的理想,也是父母对我的期望。

问:您的中医导师周仲瑛先生和李济仁先生等,对您有过怎样的影响?

仝小林:几位先生的医德医术和治学精神对我影响很深,他们是我的领路人。还记得刚进大学不久,我去图书馆借书碰到一位老先生,他在我面前一口气、一字不差地背完了二十八部脉,之后又把十四经脉和奇经八脉从头背到尾,我当时都愣住了。这位老先生就是我日后的启蒙老师——陈玉峰先生。陈老的中医理论功底扎实,讲解深入浅出,我的中医基础也是从那时开始打牢的。

之后,我在皖南医学院跟李济仁先生学习《黄帝内经》。李老是首届国医大师,他教导我基础理论要与临床紧密结合,也让我意识到剂量是影响中医疗效的关键。周仲瑛先生是治疗急危重症的专家,我是他的第一个博士生。他在病机理论上启发了我,为我研究“态靶因果”处方策略提供了方向。

问:1991年到1994年间,您在日本熊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日方曾想高薪留聘您,但您还是决定回国。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仝小林:回国理由很简单,我是国家培养的中医,单位需要、国家需要,当然要回来。

回国后我接任了中日友好医院中风杂病科主任的职务,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出要成立中医糖尿病科,这算是全国“首创”。当时中西医结合界公认中医只能辅助降糖,我坚信中医治疗糖尿病应该有自己的门道。我们针对糖尿病早中期中医理论和实践空白,提出以“开郁清热法”为核心的系列疗法和方药,并最终拿到中药复方独立降糖的高级别循证证据,打破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质疑。

问:您曾说过“只要为医一天,就要为患者精打细算”,如何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仝小林:医生就是治病救人。以苛求的态度完成每一次诊疗,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成长为思维敏捷、知识渊博、有担当、有作为的医生,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凡是医护人员都会有这种担当感和使命感。病人需要你,无论环境多么危险,肯定是冲在前面,这是医生的责任所在。

我为“中医大夫”这个身份感到自豪,同时这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给你了,你就得付出100%的认真和医术,同时还要想尽办法为患者精打细算。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是“简便廉验”,能不开大处方就不开,花最少的钱治好病,何乐而不为呢?做医生,必须以医魂、医德、医道、医术护佑苍生。

要破中读书、破中求解、破中自立

 问:您和中医药已经打了42年交道。在学习和研究中医药方面,您有什么特别的心得?

仝小林:学中医就是下苦功夫,别人花一小时,我花一个半小时甚至两小时。记得读研的时候,我经常半夜还在外面学习。皖南山区夏天蚊虫多,我就穿着一双雨靴防叮咬。

我认为中医研究关键是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守正”要正观念、正思维、正文化,而“创新”要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见,有所质疑,甚至涉足前人没有研究的领域。科学突破的每一步都是“无人之境”,真正的创新不是跟着别人的标准做,而是探索和制定标准。

不同观点的碰撞才更有利于中医发展,我也是这样鼓励学生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破中读书、破中求解、破中自立,要把对中医的学习思考融化在生命里,时刻新陈代谢,吐故纳新。

 问:为什么要建议推动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门诊和社区康复驿站?健康社区为什么重要?

  仝小林:我们统计了600多例病人的情况,发现恢复期的病人主要存在着14个主要症状,比如说咳嗽、胸闷气短、乏力、失眠,等等,这些症状会大大影响康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所以从2月中旬,我就开始布局和推动建立社区康复驿站和医院康复门诊。这就像是一个缓冲带,可以帮助减小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阻力。

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的重要部分。以社区中医药防控为特色的“武昌模式”是在疫情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但它对未来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问:您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仝小林:二十一世纪现代医学面临老年病、慢性病、代谢性疾病、心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和突发瘟疫六大挑战。如果说攻克感染、创伤、急救的时代需求为现代医学发展创造发展契机的话,二十一世纪的六大医学挑战则是时代给予中医的契机。互借、互补、互生是未来中西医走向融合的基本过程,而自信、自立、自强则是中医人必须具有的内质。迎难而上,顺势而上,古老的中华传统医学必将在新时代大显身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少伟 柴雅欣)

师徒两代老中医公益行医百年汇集药方2000多个

中红网北京202058日电(清泉江)

王宝林老中医,生于1935年,今年已经85岁高龄,杭州市人。他广阅博览古今医典、名医验方、民间良方,通过几十年临床实践,治愈疑难杂症患者无数。亦遵师父生前承诺,终身义务行医,几十年来,他说到做到。

王宝林老中医受邀在内蒙古驻京办授课

王宝林老中医受邀在内蒙古驻京办授课、义诊。

我们曾有幸在北京诚敬堂中医诊所现场,聆听王老中医的讲课。王大医受邀讲了半天课之后回到宿舍,一刻也未曾休息,晚间还在公益为义工老师们诊疗……我们也曾专门去拜访过王老中医,真的是被其大爱之心所折服。王老中医一生给人看病,从不收取一分钱,真的是菩萨心肠,医者仁心。他还给患者和家属示范日常保健方法。

当日义诊人数较多,王大医从早到晚不曾休息。老人家八十六岁高龄,为病人诊治期间,态度和蔼,细心询问和开导,看不出一丝疲倦,令在场人员无不感动。一个仁慈和善的人才能拥有好身体,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才会乐于帮助更多人,老人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王宝林老中医在给人义诊

王宝林老中医受邀在内蒙古驻京办义诊。

中医特效处方集》是师徒两代人义务行医百年的心血结晶,书中的所有药方都是作者及其师父百年来临床验证过的有效处方。

《中医特效处方集》是师徒两代人义务行医百年的心血结晶,书中的所有药方都是作者及其师父百年来临床验证过的有效处方。是作者在其师父治病经验集《长生集》的基础上,广阅博览古今医典,名家验方,民间良方,通过几十年的义诊实践,后经20年时间写就并完善的著作,是作者及其师父百年心血的结晶之作,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非常大。本书可作为家庭健康常备工具书。一书在手,家庭成员百病无忧。包含有三四百种疾病及其细分类型,载有2000多款临床验证有效的中医处方。

本书特色。书中的所有药方都是作者及其师父百年来临床验证过的有效处方。本书包含有三四百种常见病,为你呈现各类养生节目都不会教你的治疗方法。有令人一看就懂的医案故事,更有让人拿来就用的快速见效的小药方。在现今多数患者耗费巨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却总不见效的当下,有这样一本书,让您百病不愁。一位终生义务行医的耄耋老者的心血著作,堪为经典的中医药处方集(终生义务行医的贤者,治愈无数患者的验方)。两代中医心血的传承,历经20年的汇集、编撰。耗时一年半的编辑、整理,才使得如此厚重、难得的图书问世。 《中医特效处方集》是王宝林医师终其一生所用之药方整理成册,供大家使用。是家庭必备的健康药方书籍。购买此书者,很多从事中医事业,药店、医院、以及对中医感兴趣的人群。个人在使用《中医特效处方集》时需注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胖瘦不同,男女不同,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所以药方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做一些调整。如果您对中医有所了解,可以自行调整,如果对中医不了解,可以让其他中医师或药店的师傅在此底方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
《中医特效处方集》全二册,其原始资料由王宝林大医提供,经北京亲仁书屋策划编辑后,在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百岁老人的长寿诀窍:锻炼排在最后,第1个很多人做不到

中红网北京2020年4月20日电(清泉江)每个人都希望长命,到老还能生活自理,如果想要长寿除了跟遗传因素有关,还跟我们日常的很多生活习惯有关,比如运动,饮食,情绪等等。今天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下。

百岁老人的长寿诀窍:锻炼排在最后,第1个你可能并不在意。

第5:坚持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坚持运动,才能为我们的生命加油。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肺活量,加快血液循环,加快毒素与垃圾的排出,有利于血管健康。因此,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运动,而且要坚持。

第4:充足的睡眠

一般长寿的人都是起居有规律,习惯早睡早起。我们人每天大概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因此睡眠质量与充不充足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休整,才能延缓衰老。建议每天尽量11点之前入睡,中午适当午休。

第3:有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可以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中老年人有兴趣爱好可以不会孤单无聊,老年生活也会更有趣,有利于身心健康,从而有助于延缓衰老。

第2:饭后散步

古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饭后有利于健康长寿。刚吃完饭,可以散散步,这样可以促进肠胃消化,消耗人体多余的脂肪有利于减肥,还有利于腿脚健康,为长寿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保持良好的心态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可见良好的情绪对于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功能,中医上常讲怒伤肝,肝受损,解毒能力下降,大量毒素停留在体内,就会导致各个器官受损,人也就容易衰老。然而这一点很多人不在意,现在人压力大,经常情绪不稳,女的发脾气,男的发怒是常有的事,这样很不利于身体健康,若想长寿,请保持良好的心态。

除了养成以上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长寿的食物。

1.喝粥

一般长寿的老人都有喝粥的习惯,《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粥易消化,有养胃的效果,胃好吸收就好,人就会更健康长寿。可以经常喝白米地瓜粥,五谷粥等等。

2.豆腐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具有益气、补虚,养肝,补钙,补雌激素。

3.大白菜

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白菜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还有膳食纤维,有利于肠胃健康。白菜有防癌,解酒,降脂等功效。

 

金世元教授:无药养生,健康一生!

中红网北京2020年4月16日电(金世元)

【导读】:金世元 国医大师、北京卫校中药学科主任、主任中药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还小呢,今年91”,这是“国药泰斗”金世元前不久参加央视节目时说过的一句话。

91岁高龄的他,依旧思维敏捷,说话中气十足。和同龄人比,“还小”还真不是开玩笑!精神劲儿比“亚健康”的年轻人都好。金世元虽被媒体称为“当代药王”,接触名贵中药不计其数,但是他却推崇“无药养生”。

再好的补药也不能随便吃

01 “两次大补差点让我丧命。”

金世元16岁当学徒那年,看到药庄里制作“参茸卫生丸”,听说这个药很补,就偷偷掰了一块吃。没想到,仅3小时后,他就感到头痛欲裂。师兄因此训他道:“你年纪轻轻的,哪能吃补药!”

二十六七岁时,有家药行宰鹿,碰巧赶上的金世元美美饱餐了一顿。可当他刚回到家,全身胀痛,鼻子流血不止……

从这两件事后,金世元就有了个认识:再好的补药,也不能随便吃。

02 “人参不能随便吃。”

虽然金世元没有药补的习惯,但他注意到当下很多中老年人热衷于进补,用得最多的药材是人参。人参不能随便吃,也需要按季节、品种、体质来考量,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来进补。

人参价格较贵,金世元说,“日常进补用党参就好,它和人参作用类似,可补中益气、健脾益气,但它是平补,可以煲汤喝,有生津液养肺的作用,易咳嗽的老年人用党参更好。”

03 药补就像施肥

药补像给花浇水施肥,花不同法不同。有些花儿根本不需要施肥,施多了反而烧苗,过犹不及。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服用中药或者补品来养生、抗衰老,认为吃了补药,就可以万事大吉。但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缺乏锻炼,再药补也难以延年益寿。

如果有疾病的时候当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医嘱服药;但如果身体健康,最好通过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来进行日常保健,最好少吃药。“无药养生”的意义更在于此。

药补不如食补

01 “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

对于饮食,金世元说,自己没有什么讲究,粗茶淡饭就很好。“唯一是要求的,就是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窝头、贴饼子、棒渣粥……”

在他看来,饮食太过精细不好,而吃得太专也不利于健康。“什么都吃,从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食用粗粮,补充膳食纤维,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02 吃的健康记住5点:

杂一点:甭管荤菜、素菜、粗粮、细粮,什么都吃,而且种类越多越好;

淡一点:少盐、少油、少麻辣,清淡饮食最养胃;

鲜一点:食物越新鲜、越时令越好,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素一点:青菜豆腐保平安,肉食的比例一定要降下来;

少一点:一餐吃到7,8分饱就可以。

不过,食补吃的再好,不动起来,也难以吸收好,吃了也是白吃!

食补不如动补

“人得常活动着,用进废退,最重要的是坚持。”

金世元每天早起锻炼约一小时,搓脸、搓耳朵、搓脚心,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之后还会到楼下公园做做保健操。十几年来,无论多忙,这样的锻炼他从没有间断过。除此之外,他还每天坚持散步,一次至少走四里地。

金世元说:“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即醒半分钟,坐半分钟,站半分钟。然后在床上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锻炼。”第一步是搓脸,每次30遍;第二步,搓耳朵,也搓30次,耳朵的穴位很多;再往下搓脚,先是两脚对搓,然后是两只手专门搓脚心,也差不多30次。这个习惯至少坚持了30年。

建议大家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半个小时,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动起来总比不动强。

金世元还会经常背诵一些书中内容。“我要求自己多记些东西,一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一方面对思维也是锻炼,脑子总是越用越灵的。”已逾耄耋之年,他的思维依旧敏捷,对于一些经典古籍中的字句更是信手拈来。
不过,无论是食补、动补,补的再好,遇到坏心态,都白搭。

好心态胜过任何补

“人身体好与坏,重点在心情。顺其自然,知足常乐,不给自己添烦恼。”恬淡虚无的心境也是金世元长寿的秘诀之一。好的心态胜过任何补药!

《黄帝内经》早就讲得很清楚:“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最后,金世元老先生送大家一句话,保证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慢性病,一双手就可以治

很多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血糖高等慢性疾病,其实这样的慢性病只需要一双手就可以治。这里为大家介绍6个针对慢性病病情的简单动作,在家就可以做,只需要一双手,就能对付烦人的慢性病!

01 降血压

    十宣穴降血压

取穴:摊开手掌,十指微微弯曲,此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作用:撞击此穴,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八邪穴治头痛

取穴:手微握拳,在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白肉处。

作用:十指交叉撞击,可以刺激指缝八邪穴。对头痛,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有疗效。

02 冠心病

    大鱼际强心

    小鱼际治心绞痛

取穴:第一指骨中点位——大鱼际,手掌外侧缘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中点处——“小鱼际”。

作用:每天做上面这两个动作五十次,可以强心。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要坚持这两个小动作。

03 心脑血管疾病

    少海穴治心脑血管疾病

取穴:屈肘取穴,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这个动作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04 脑缺血

    中渚、液门、阳池治腰椎问题

取穴: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作用:此动作可以保持颈椎、腰椎健康,改善脑缺血。

05 支气管疾病

    中府、云门治疗肺部疾病

取穴: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

作用:此动作针对肺系疾病、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

06 高血糖

    后溪、前谷、腕骨可降血糖

取穴: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作用:此动作对于改善下焦、缓解消渴症状、降低血糖均有良好疗效。

慢性病重在调理,以上6个动作一定要天天做,不花钱,对慢性病很有效。

金老几十年来的学习心得,也是生活感悟,可用三句话来总结,即粗茶淡饭,保护好脾胃肾,合理运动。

粗茶淡饭 健康一生

金老经常翻山越岭找药、认药、研究药,所以常和山民接触,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一直反对盲目进补的他最推崇的就是山民的粗茶淡饭。

他认为,粗茶淡饭最符合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法则,这是人类饮食文化中最适合健康的饮食原则。五谷为养,意思是说谷物有营养,可以长期吃;五菜为充,意思是说光吃粮食不行,还要有蔬菜,这个“充”字是“充饥”的“充”,就是一定要吃的意思;五果为助,意思是说不能以水果代饭,水果是助消化的;五畜为益,意思是说五畜是补益的。

此外,金老平时还爱吃大枣,每天3个。

养生要保护脾胃肾

在养生之道方面,金老除了强调食补的重要性外,还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出发,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和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 天之本。在金老看来,生命就像一棵树,脾就像土壤,好的土壤能帮助树来吸收营养。而肾则是树的根,根扎得深,分布得广,树才能长得壮实。脾胃坏了,消化不 好,人的营养就差;有病了要吃药,药到了胃里无法分解,药性无法起作用,吃了也等于白吃。肾功能不好,体内的废物无法排出,这就是把一个人的根本破坏了。

看病的时候,大夫首先要望、闻、问、切。问的时候一般都要先问问患者饮食怎么样,吃东西香不香,大便怎么样?如果病人说:“我吃东西都挺好的。”大夫心里就踏实了,不管有什么病都好调理。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可见人的聪明伶俐和肾功能强健也有关。所以要养生,就要把脾胃养好,把肾护好。

干洗脸 深呼吸 保健操

金老虽年过九旬,但仍精神矍铄,这不仅和他保养有关,还和他常年坚持锻炼密切相关。他说:“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即醒半分钟,坐半分钟,站半分钟,然后在床上进行简单的锻炼:

第一步,搓脸,俗话叫干洗脸,做30遍;

第二步,搓耳朵,做30遍,因耳朵穴位较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第三步,搓脚,两脚对着,两只手专门搓脚心,每天1个小时,从全身的主要穴位,循序渐进到全身的简单运动,一项一项地进行锻炼。”

床上锻炼之后,金老会到楼下的公园里,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做几次深呼吸,这是他坚持了18年的深呼吸锻炼,并因此受益匪浅。

经过一番吐故纳新后,金老还要花上15分钟做一套保健操。吐故纳新加上做操,每天不到20分钟的时间,十几年来,无论多忙,金老从没有间断过。而且金老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就是日出之后再进行锻炼,他认为只有太阳出来了,空气才能新鲜。

这些看上去没有系统、招式的揉揉搓搓,吸吸动动,几十年坚持下来,成就了一位健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