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妈妈永远活在心中——深切悼念杰出的女革命元戎王定国

匡国济世女英杰
红军妈妈靓国色

胡永丰率全家向红军老妈妈
感恩、学习、致敬!

    中红网北京2020年6月19日电(胡永丰少将)

得知革命老妈妈王定国逝世的消息,无限悲痛,彻夜无眠,思绪万千。我与老妈妈八十多年特殊革命情结,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她老人家是导师,是革命引路人,每当历史的转折时期,象指路明灯照耀我们前进。岁月流逝,对妈妈的情义,依然那样浓郁,闪射青新的光芒。半个多世纪以来,屡次与老妈妈相见的情景,历历在目。妈妈的光辉形象,完美人生,永远活在我心中。

百年妈妈   党的瑰宝

红军妈妈,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女性代表。她是我最崇敬、最爱戴、最感恩的老妈妈。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典范。她出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三座大山压迫下最底层的女性,有着悲惨的童年。参加革命后,在党领导下,经历了极其艰难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血火中成长为党的第一代杰出的女性领导、指挥员。在十分残酷的以弱胜强的历次革命军事斗争中,浴血奋战,战功卓著。建国后的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新世纪新时代,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苦难百年、奋战百年、奉献百年。老妈妈身受灾难最深、奋战时间最长、一生贡献最大、言传身教最好。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育,我从孩提时代就在她的熏陶教育下,健康成长起来。她教育影响了跨世纪的五代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堪为模范师表。她与延安五老之一的爱人谢觉哉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格成功的家庭教育,鲜为人知,红色世家代代相传。数个优秀后裔,献身人民,感人至深。

红孩儿、 要听党的话

首次见王妈妈,是1949年冬,四川刚解放,在成都军管会的望江宾馆。我大哥和嫂子(是党地下工作当时已转至解放军空军)告诉我要领我去见家乡一个红军老妈妈,是带兵打仗的女战斗英雄。一见妈妈,名不虚传。乌黑短发,身着双排扣列宁服装,飒爽的英姿,神奕清秀的面庞,侠奇的目光。好威风呵!更惹人耀眼的是,一把小左轮抡逼在腰间。那时她34岁。我给她敬了个军礼,她见我是个娃娃兵,身穿小号军装,打上绑腿。那时我十三岁,在贺龙领导的西南军区当侦察兵。她可喜欢我,一把将我拉到她身边座下。本来我很紧张,作为偏僻山区穷家小孩的我,那见过这么大的红军女首长。然而,她的慈祥朴实、和谒可亲。让我感受到她那份对穷人孩子的酷爱火热之情,是那么温暖。她说“红军中的小鬼,人小志气大,你也是个红孩子。要象他们一样”。接着她说了四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要听党的话;要能吃大苦;要有杀敌本领;要感恩老百姓。启蒙教诲,打下深刻烙印。

兄嫂介绍了我的身世,我二岁父亲逝世。家六个孩子,我最小。是母亲佃两亩多菜地,养猪种菜生计。母亲原是小脚,为了劳动养家糊口,摆脱封建拁锁,放开裹脚,把我们养大。把子女推上革命征程,四个参加了解放军。王妈妈很感慨地说:你妈妈也很伟大!我们都是穷根生、同命运。有机会一定去看你妈妈。 成都的冬天,没有暖气,屋里是阴冷的。然而,妈妈的爱,对穷孩子的情深意长的关怀,她身上散发出党的灿烂阳光,温暖了我幼小的心灵,鼓舞我前进。每当想起来,心中总是暖洋洋的。

永跟党走、做红色接班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胜利归来。1954年,在北京中南海参加庆功会后,邓颖超妈妈把我领去见王妈妈,几年不见,她一眼就把我认出,真像对自已孩子一样,把我拉至身边,深情地对我说“小娃儿,你长得这么大了,让我好好看看,还是连长啊!你们在朝鲜,不容易呀,一把炒面一把雪。打败了头号美帝国主义和十六国联军。打得好呵!打出了军威国威。 “你的老乡黄继光在朝鲜,放了一颗精神原子弹,振惊世界。我知道你是和英雄一个县,黄妈妈(实叫邓芳芝)与你妈邓慧芝是一家人,此时邓颖超妈妈,听到我妈和黄继光妈妈,都是姓邓。非常有趣又意味深长地插话说:“邓家出英雄母亲,你们都是我们邓家的后代呵!”。王妈妈还鼓励我说:“我们四川人是能打仗的,红军很多是四川人。这次抗美援朝四川又出黄继光等众多英雄。”“天下是不会太平的。和平是打出来的“。“帝国主义,是人民的天敌。不会让新中国强大起来。战火把你们培育成能打仗基层指挥员。还要努力,担当大任,你们是未来,中高级领导要从你们这代人出。“妈妈的教诲与鼓励,是嘱咐我们这些少年指挥员,立志担负更大使命,艰苦磨厉,百炼成钢“。

职务越高、越不能忘本

1991年建党70周年在人大会堂参加纪念活动。此时,我已在军委总部机关,担任部级领导。多年未见妈妈的面了。她已年过花甲。但记忆惊人。见我就认出。妈妈见我身着85式将服,红色大盖帽,金黄色的金衔闪闪发光。她兴致勃勃又十分幽默地说:娃娃连长,你个子长得好高呵!将军服一穿,好标致威武的四川人。官也当大了,进步很快嘛,是我们四川人的驕傲。我说都是党的培育结果,是您们革命前辈教诲和传帮带的结果。

紧接着他十分严峻地对我说。“现在社会上向钱看的资产阶级思潮泛滥。你是军队高层领导,正值盛年。脑壳(四川话头脑)要很清楚呀“。糖衣炮弹很利害,比你们那个炮弹威力大得多“(我长期在炮兵工作)。接着她讲了三个意思:“警惕糖衣炮弹,与不拿枪敌人斗,艰苦奋斗不能丢“。妈妈形象、深刻的话语,一针见血指出和平时期,反资产阶级侵蚀,与不拿抡敌人作斗争的重要性。当时社会上一切向前钱看的逆流盛行。军队内部也受到很大影响,不讲艰苦奋斗,追求物质享受。不踏踏实实抓炼兵打仗,估名钓誉,追求升官发财。有的贪污腐化,违纪违法,成为历史罪人。王妈妈的教诲,非常重要和及时,新形势下,给我们敲警钟。是对我们政治上的极大关怀,关系政治生命。我以妈妈的教诲为座佑铭,努力改造自已,鞭策自已。不谋私利,不贪不腐。几十年来,不论在位还是退下,都这样做。不辜负妈妈在关键时刻的警示与教诲。

老兵不老  永葆革命青春

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在南戴河公益会上。会前我去拜望老妈妈。那时她已百岁,可是头脑依然清晰,行动依然健逸。谈起半个多世纪往事,妈妈依然那样的激情满怀。此时、我已年逾古稀。她询问我退休后,做什么事。我说在潜心做红色公益事业。此次,就是我支持主办方公益企业做的。会上,我做主诣报告,并写了一首诗。她十分高兴赞许说:人至晚年,更要多为人民做有益的事,活着就要干事。

当我向她报告,我继续在钻研和运用大数据、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科技。她特别兴奋、兴致勃勃说:“科学技术很重要,我国一百多年来,贫穷落后,关键就是科技与教育的落后。战争年代付出的代价太惨重呵!我知你已是很有名的数字化专家。现在跟上时代,学习引领新科技。她连说抓科技好得很、好得很。老妈妈百岁,仍站在时代前列,洞察世界前进的动力,十年前就鼓励后辈把科技放在极重要位置。其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多么令人佩服。

逝世前,我去看老妈妈,她特别嘱咐我们老同志,要模范带头支持和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要做好样子,要永葆革命青春,要在新的长征中立新功。

妈妈,放心吧!您永远活在我心中,我虽至耄耋,一定以您为光辉榜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跟统帅习主席新长征不止。

2020年6月15日于北京海淀离职干休所

2010年纪念党的九十周年和王定国老妈妈在南戴河

    (作者简介:胡永丰,少将,北京海淀第二离职干休所,写于2020年6月15日)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中组部老部长张全景与闫庆华在一起亲切交谈。(中红网江山摄)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为闫庆华题字。(中红网江山摄)

北京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在八宝山打出横幅,展现女红军王定国生前为他们的题字内容。(中红网江山摄)

罗援将军(后排中)的岳母、离休老干部田瑞英(前排中),入住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四年多了,这是罗将军夫妇到万寿阳光看望老人。(中红网红色图库)

毛主席女儿李讷为闫庆华题字。(中红网江山摄)

毛主席侄女毛小青与闫庆华合影留念。(中红网江山摄)

周总理侄女周秉德大姐到万寿阳光老年公寓看望入住老人们。(中红网红色图库)

叶帅小女儿叶向真(凌攷)同闫庆华亲切握手。(中红网红色图库)

画界泰斗侯一民大师为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和周秉德同志题字。(中红网红色图库)

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经常来万寿阳光义务演出,很受老人们的欢迎。(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20年6月18日电(卓成华)

一家开在街边只有100多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来慰问演出;老红军、老八路、老将军的子女带着刚上市的水果来探视看望;爱心企业为他捐款捐物,嘱托一定要照顾好老人。

开办仅5年的老年公寓如此引人瞩目,除了题名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开办者是老红军的子孙,入住者大多是为共和国辛劳一生的老红军、老八路、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属、老教育工作者、老知识分子及其辖区困难老人。

“我全家都曾经是革命军人。替党和政府分忧,为不在父母身边的战友们尽孝,是我开办它的初心。”北京市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创办者闫庆华对记者说。

让指战员们冲上战场无后顾之忧

“万寿阳光”是今年已经108岁的老红军王定国104岁时给闫庆华题写的。作为老红军的后代,闫庆华父子把老年公寓布置得像一个红色展厅,书籍、纪念册布满了活动室和楼道内,一本描写周恩来总理生平的《丹心谱》台历摆在接待室的中央。

闫庆华常用周总理的高贵品格教育员工,服务老人。每有老革命入住,他都用微信告诉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周秉德说:“庆华同志了不起!70岁把红色老年公寓办的红红火火,有多大困难也都顶得住,有再多老革命也都关注到!没有一颗红心,没有人间大爱,是无法做到的!致敬!也向全体员工致敬!衷心祝愿这些老革命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长寿!”

与新中国同龄的闫庆华下乡插过两年队,当兵十几年曾参加过西沙海战。转业后下海赶上国家政策好挣了些钱。60岁退休准备去国外安享晚年时,却突发脑溢血,因送医及时,保住了性命。

生病时,北京丰富的医疗资源,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家底,使得他就医、陪护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但也就是那次生病之后,他看到和想到那些同龄的老战友、老知青他们或者他们父母遇到突发情况,谁来陪着就医拿药,谁来照顾接下来的康复呢?

生于军人之家,闫庆华对部队、对战斗英雄、对军烈属老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他想到,很多家庭的高龄老人、失独老人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往往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现在世界并不太平,一旦祖国需要指战员们冲上战场时,他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父母、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办一所老年公寓,既接收老军人、老干部、老教师、老知青,同时为辖区内的“三无老人”和困难老人做低价的“兜底”照护,让这些为共和国辛劳一生的老人们,能够有尊严无遗憾地安享晚年呢?

于是,国不出了,闫庆华决定办一所养老公寓,给战友们同学们一颗定心丸。

不能建个医院,可以把老年公寓开在医院边

“我们老年公寓定位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失能、失智的高龄老人,这些老人是家庭照护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希望解决的重点。这也算我退休后替别人子女尽孝,为政府分忧发挥点余热吧。”闫庆华说。

在地点的选择上,闫庆华费了心思。那年他脑出血经过抢救醒来,还跟人家医生开玩笑,说自己昏迷后见到了阎王爷,因为是同姓,又给撵回来了。医生却严肃地说,“你这个病非常严重,送医院晚一点就没命。你现在躺的地方刚送走一名40多岁跟你大脑同样部位出血的病人,因为来晚了点,走了。换上新床单,你就躺在这儿了,现在怕了吧?”

闫庆华笑着说,“我当时对医生讲,当了十几兵,还参过战,什么也不怕。但现在想想,那时只有60岁,还能做一些事,太早走了有点可惜。”

正因为有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做养老。为了找地方,闫庆华骑着车跑遍了北京所有大医院的周边,他把离大医院近、交通方便作为选址的“底线”,最后,在西长安街万寿路地铁西北口十米处,发现有半座空着的座北朝南的楼房,它被解放军301、302、304医院、武警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世纪坛医院、航天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环绕着,真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养老福地。

2014年,在万寿路街道办事处和海淀区民政局的支持下,闫庆华自筹资金一千多万元,把这半个原本不具备养老条件的破旧楼房,改建成通风有远大新风净洁机,饮用水有4级渐进式过滤机,日用的由国外引进的助浴器、多功能护理床、环境消毒设备等适老设备。因为紧靠长安街,活动场所较少,他们把楼顶改造成“四季见绿三季见花”,既可晒太阳、锻炼身体,也可以俯瞰街景、眺望西山的空中花园。

老帅的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老将军的子女、老八路、抗美援朝老兵以及一些老艺术家等许多人,因这里比较完善的适老化硬件改造和充满红色基因的人文环境,纷纷选择入住。

倾情投入、执着坚持,实属不易

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长期热心养老事业,她到万寿阳光老年公寓调研后说,“这些年来,国家对养老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但是,只有作为养老投资者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到从制定政策到政策落地,有着多长的路要走。这期间,有的人坚持住了,有的人望而却步,更多的人无奈放弃。而闫庆华能这样倾尽全力,倾情投入、执着坚持,实属不易。”

为了老年公寓,闫庆华把挣的钱全都花在上面,不够,他把学区房卖了,还不够,再将唯一的老宅进行了抵押借款。他不仅自己拼命干,还让儿子闫子瀚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来和他一起做养老。

闫庆华说,“办老年公寓时,我找父亲商量。没想到这位90多岁老八路,他不但大力支持,还告诉我:‘你们现在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了,养老事业是为国分忧、代人尽孝的大好事,应该有重新创业的闯劲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所以,我跟儿子说,你姥爷是老红军,你爷爷是老八路,姥爷如果还活着的话也会像爷爷一样的。我们选择的路是对的,认准的事就拼命去干。”

在老年公寓里,不仅老红军、老八路后代前来看望,老知青们也常来团聚叙旧,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李大钊孙女李小玲带领特型演员文工团、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带领她的学生们等,纷纷前来慰问演出、送礼拜访,延安梁家河村的张卫庞、张瑞莲夫妇和当年的老知青们,也专程来看望老八路、老教师,让入住的老人们时时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

海淀区税务局万寿路所党支部、翠微大厦党支部、北京铁路局某部党支部还把党课安排到万寿阳光老年公寓来举行,并聆听李世培讲述父亲李一氓在中央特科的惊险往事。

中科院92岁的离休干部田瑞英的子女常来看望她,一家人每年都要在这里给母亲过生日。田瑞英过去每年都会生病住院,来这里4年连感冒都没有,老人女儿说,“妈妈不仅身体上得到精心呵护,精神上也得到很多抚慰,因为这里住的老革命多,称呼都是军人子弟的一口一个老妈妈,使她感到十分亲切、并有一种自豪感。”老人女婿罗援说:“尊老敬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老年事业既是追思慎远,向过去致敬;也是面向未来,晖照夕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都有老的时候,这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关键是让人在老年时活得有尊严,活得愉快,活得有朝气,活得有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退役老兵闫庆华同志为社会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大善事,为他点赞!”

地理环境和专业护理的优势,老红军题词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让万寿阳光成了许多老军人、老知识分子及其后代入住的首选。除此之外,这儿还担负着万寿路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任务,为周边社区的居家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送餐、维修、照护等服务,对辖区内“三无”老人无偿安置,对特困老人低价接收,做养老兜底保障工作。短短几年,他们已经为辖区提供各种服务3000多次,广受群众好评。

去年,这儿还为一位入住的90多岁的老八路与几个儿女做了遗嘱公证。闫庆华感慨地说,“作为遗嘱的见证人,看着老人在自己创办的养老公寓里完成晚年心愿,觉得十分欣慰,感到所付出的一切辛劳都很值得。”

红色头条: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

女红军王定国遗像(1913.2.4-2020.6.9),享年108岁。(中红网红色图库)

2020年6月15日上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王定国同志”,横幅下方是王定国的遗像。(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定国身着女红军服装,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送了花圈。(中红网红色图库)

各有关部门、有关领导,赠送了众多花圈。(杨昌河摄)

女红军王定国的子女谢飘、徐南田,谢飞、崔燕敏,谢列、丁延生,谢云、杨庆平,谢亚旭、吴振勤,谢亚霞、尤尔根携孙辈们,敬献上最后的祝福:“亲爱的妈妈,我们永远怀念您!”(中红网红色图库)

女红军王定国的遗体,由工作人员移往灵车。(杨昌河摄)

王定国的子女们,为妈妈送上最后一程。(杨昌河摄)

各界代表送别女红军王定国。(中红网江山摄)

各界代表送别女红军王定国。(中红网江山摄)

北京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在八宝山打出横幅,展现女红军王定国生前为他们的题字内容。(中红网江山摄)

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历史研究会会长姜琳(右三),中国红色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焦成毅(左二),山东省兖州红色文化收藏馆馆长张智(左一)等,来到八宝山向女红军王定国告别。(中红网江山摄)

女红军王定国好友王兰,携丈夫、儿子贺云卿、贺彬,到八宝山送别。(中红网江山摄)

得知王定国奶奶去世的消息,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里一片悲痛。6月13日下午6点38分,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女红军纪念馆馆长母彦碧专程来到王定国奶奶家中吊唁。母彦碧手捧鲜花,来到王定国奶奶灵前,向王定国奶奶遗像行三鞠躬礼以表哀思。(女红军纪念馆曹行燕摄)

母彦碧代表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向王定国儿子谢亚旭及其家属表达哀思和缅怀之情,感激王定国奶奶十年来对女红军纪念馆的关心和帮助,回忆起王定国奶奶为女红军纪念馆题写馆名、印制手印的情景,既感动又悲痛。并表示,我们将永远铭记王定国奶奶对女红军纪念馆的关心与帮助,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学习她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女红军纪念馆曹行燕摄)

    中红网北京2020年6月15日电(江山、杨昌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女红军王定国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今天上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王定国同志”,横幅下方是王定国的遗像。王定国身着女红军服装,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夫人程虹,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等国家有关部门,向王定国同志献了花圈。

由于北京疫情突变,王定国同志治丧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决定遗体告别仪式一切从简,只在直系亲属的小范围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遗体告别仪式。这些亲属是:谢飘、徐蓝田,谢飞、崔燕敏,谢列、丁延生,谢云、杨庆平,谢亚旭、吴振勤,谢亚霞、尤尔根,以及孙辈们。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家原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等老领导和革命后代,前往八宝山向108岁老红军战士作最后的告别和致敬!

许多王定国的老战友后代、来自王定国家乡的四川省代表、来自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代表母彦碧、曹行燕等,也赶来向王定国老人告别,深情缅怀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女红军王定国的一生,是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功勋卓著的一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生。她老人家虽然离开了她牵挂的祖国和亲人,但是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她的高风亮节,亦将时常激励和鞭策着后人;她所代表的红军精神,则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愿王老在九泉之下安息!

女红军王定国同志简历如下:

王定国,1913年2月4日生。四川省营山人。

1928年,15岁她被卖作童养媳。

1932年,参加了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从此参加革命。

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营长。

1934年1月被选派到位于巴中的川陕省苏维埃学校学习。

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中共营山县委妇女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后参加西路军前进剧团。

1935年调到省委领导的新剧团(后改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工作,随剧团三过雪山草地。

1936年底随红西路军西征,在甘肃永昌地区被马步芳部队俘虏。在狱中展开对敌斗争和营救红军战俘工作,曾成功掩护红军女将领张琴秋。

1936年底随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甘肃河西走廊,在永昌不幸被俘,厉尽磨难和艰辛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脱险,后被送到党中央设在兰州的八路军办事处,并留在办事处工作。

1937年秋逃离虎口,到达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经彭加伦介绍,毛泽东批准和“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结婚。在延安时期,王定国先后担任边区政府机关党支部书记、行政秘书、延安市妇联主任。

1937年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管理科科长。

1946年后,任延安市妇联主任、中央法制委员会党支部书记。

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和谢觉哉秘书等职。她还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离休后的王定国积极投入社会活动:

1984年参与创建了中国文物学会任副会长。

1987年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90年任中国干部教育协会常务副主席。之后任司法部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名誉院长。

百岁老人王定国在八十八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曾与伍修权同志一起,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军流散人员;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

2016年6月支持建立“南开大学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中心”,王定国身上有着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可以说,她是延安五老思想伟大践行者,中共党员干部风向标。王定国还致力于把“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一座风向标,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培养优秀人才。

2020年6月9日11点06分,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108岁。

延安儿女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到老红军王定国同志家中吊唁

中红网北京2020613日电

【延安儿女联谊会、中直育英同学会、北京八一学校校友会、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革命老区四川巴中市驻京办的代表前往家中吊唁108岁老红军王定国同志】

革命老前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夫人齐心同志敬献花篮 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敬献花篮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之子习远平同志敬献花篮

6月12日上午,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胡木英、副会长李莉莉、副秘书长王东哈,中直育英同学会会长邓小燕,北京八一学校校友会代表张雁之、甘冀虹、杨堤,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潘勇,革命老区四川巴中市驻京办向强副主任、王艳秋副主任,余立金将军之子余小敏等前往老红军王定国同志家中吊唁。王定国同志儿子谢飞、谢烈、谢亚旭等亲属陪同吊唁。

王定国同志于2020年6月9日11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8岁。

王定国,1913年2月4日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5岁被卖作童养媳。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三过雪山草地的艰苦两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机要秘书,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16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

百岁老人王定国在80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曾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军流散人员;迹遍布中国;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她书写了一个中国女红军的传奇!

以下为吊唁活动照片:左起:潘勇 王东哈 谢烈 李莉莉 胡木英 邓小燕 谢飞 向强左起:甘冀虹 杨堤 李莉莉 胡木英 王东哈 邓小燕 余小敏王定国之子谢飞、谢烈左起:胡木英、谢烈、王东哈、潘勇左起:胡木英、谢飞、谢烈左起:邓小燕、胡木英、谢飞、谢烈邓小燕与潘勇胡木英与谢飞交谈王艳秋(左)、向强(中)吊唁活动结束之际,大家在楼下合影

文 图 | 杨昌河

红色头条-江山:108岁老红军王定国仙逝书写一位女红军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与女红军王定国在一起。(中红网红色图库)

习近平总书记与女红军王定国在一起。(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20年6月9日电(江山)今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因病于2020年6月9日上午11点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8岁。

王定国,1913年2月4日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5岁被卖作童养媳。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三过雪山草地的艰苦两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机要秘书,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16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

百岁老人王定国在80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曾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军流散人员;迹遍布中国;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她书写了一个中国女红军的传奇!

“入党令我心绪万千,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

1913年2月4日,王定国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定国也难逃厄运:妹妹活活饿死;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六七岁便要通宵为面食馆推磨挣钱;15岁,被卖去邻村李家做童养媳,洗衣、做饭、砍柴都要做,做不好就挨打……

那个时代,嫁人、生子是绝大多数山里妹子的命运轨迹,而王定国却对命运说了——不!王定国做了两件事——放脚、剪辫子。她说:“脚小走不动,大人拽着辫子我们跑不了。”

王定国可谓中国革命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她接受寻求民族复兴的感召,毅然走上革命之路,成为一名红军女战士。

王定国(左4)1937年在兰州“八办”时的照片。(中红网红色图库)

1945年,谢觉哉和王定国夫妇在延安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1949年,谢觉哉、王定国夫妇的全家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谢觉哉、王定国夫妇全家福(前排)。后排从左至右:谢媛、谢亚旭、谢飘、谢飞、谢列、谢宏、谢云、谢亚霞。(中红网红色图库)

1958年,在第四届全国民政会议上,王定国(二排左四)及与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前排自左至右为:陈云、朱德、毛泽东、刘少奇、谢觉哉、周恩来。(中红网红色图库)

1961年庆祝建党四十周年,在董老家作客。自左至右:王定国、何莲芝、董必武、谢觉哉、吴玉章、徐特立。(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1年1月11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日记·1921年手稿》首发式暨祝贺老红军王定国百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百岁寿星王定国点燃了生日蜡烛。(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定国与习仲勋在一起看谢老的著作《一得书》。(中红网红色图库)

百岁老红军王定国精神依然矍铄。(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定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一直关注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红网红色图库)

九十岁后的王定国,关注国家的林业生态建设,开始了一段新的绿色长征。这是2010年10月,王定国在四川蓬溪植树。(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2年4月22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为王定国组织百岁林植树活动。(中红网红色图库)-

2011年1月11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日记·1921年手稿》首发式暨祝贺老红军王定国百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中红网红色图库)

在2013年5月25日举行的“庆祝王定国百岁华诞书画图片展”开幕式上,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左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左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左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右二)在活动现场。(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总编江山来到女红军王定国家中进行采访。(中红网红色图库)

70岁迷上书画的王定国,对于书画很执着,画风自成一派。图为王定国的书画作品之一:永久和平。(中红网红色图库)

王定国部分著作(中红网红色图库)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中红网红色图库)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为中红网题词:长征万岁。(中红网红色图库)

    “请你先谈谈怎么参加红军的吧!”面对我们的提问,王老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难以忘怀的童年与少年岁月,“十几岁的时候,我被卖做童养媳,不到三个月,我就从那家跑出来了。跑出来以后我就回家了,家里有当地下党的,叫杨克明,他以卖布为名,从事地下活动,人们叫他国‘杨布客’。当时,我把裹脚布拆了,辫子剪了,因为留着辫子被人抓住就跑不掉了。”

王老呷了一口水,又接着说:“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给红军做鞋。不久县党委组织成立了妇女独立营,主要任务是抬担架、送弹药,也要抓紧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打仗,我担任了营长。1934年1月,我们独立营在五块石打了一仗之后,剩下的100多人有一部分编入了川陕妇女独立团,一部份分到了红九军、红四军、红三十一军。我和营山县区乡苏维埃的16名妇女干部被送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

说到这儿,王老提高了嗓门儿,大声地说:“由于我的成绩优秀,后来到巴中保卫局工作,到妇女连当二排长。妇女连主要任务是看押犯人、配合主力红军打仗、保卫机关。女战士参加早晚巡逻,活跃在山间峡谷,清剿土匪。我们还女扮男装,随同正规部队作战,打起仗来,不准说话、喊叫,怕敌人发现我们是女的。”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晚年的王定国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越艰苦,越需要文艺战士用歌、舞、戏剧等鼓舞人们克敌制胜”

王定国是参加过长征和红西路军西征的唯一健在的女红军。她三过雪山草地,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股长、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她不仅是长征的亲历者更是长征的见证者,是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代言人。

“在长征中,你主要做什么工作?”我们问。

“因为我平时爱唱爱跳,组织上就将我调到剧团工作。初到剧团感到什么都很新鲜,但真正上台参加文艺演出,还是没有经历过的。当时剧团大部分同志都和我一样,是从农村出来的,谁也没有接触过文艺,都是凭一股子革命热情。”王定国回答说,“当时我负责化妆、道具之类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我记得是用墨汁画眉毛,用买的红纸等当作口红。服装更简单,穿什么就是什么。很多衣服是从地主家里拿来的,演地主的时候,就穿上他们的衣服。演老百姓的时候就穿老百姓的衣服。当时很困难,没有什么东西,用来化妆的东西非常少。”

王老接着说:“我们当时的演出主要是啦啦队的形式,我们唱歌、跳舞,为部队鼓劲、加油。我们剧团总是走在前面。大家都想看唱歌、跳舞,所以他们也就走得快了。我们直到后面的人跟上了,才能继续前进。我们来回跑,所以就多走了一些路。也多不了一半,多走三分之一吧。在长征路上,我们唱的歌、跳的舞,现在还记得不少,比如《渡金沙江胜利歌》,庆祝苏维埃发展的歌,还有《骂卖国贼》京剧二簧调,等等。李伯钊还教我们跳《八月桂花舞》。”

王老还谈到,长征中有时仗打得很厉害,比如说他们南下时打的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部都堵住了,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但是,对于战士来说,剧团给他们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文艺演出,而是送来了一颗颗火热的心。在面对生死相接的紧要关头,战士们需要沉着的思考,也需要欢快的歌声。她说:“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越艰苦,越需要文艺战士用歌、用舞、用戏剧等等形式鼓舞人们克敌制胜的勇气。”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的中央机关和四方面军总部在懋功会合,在庆祝红一、红四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联欢大会上,王老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

王老回忆道:“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温暖了每个战士的心。

“演员登场前,冻得浑身发抖,可一上场就什么都忘记了,那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的表演,拨动着每个战士的心弦。演出结束,剧团战士向指战员们告别时,好多战士激动得哭了。”

过草地时,王定国瘦到只有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踩到泥潭就要陷下去。”1936年,红四方面军翻越雪山时,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雪山顶上。“晚上睡着了,人多被子少,盖不着,脚冻僵了。一摸,就断了……没什么伤心的,死活都说不准了,伤心?又不是我一个人,那么多的人,伤心什么?我们是穿着单衣,一边走一边嘴里嚼着辣椒翻过雪山的。”

“你后来是在西路军,到河西走廊的二十里铺被俘了,是吗?”我们问。

“我们当时去慰问红九军,结果红九军撤到其他地方去了,我们不知道。马家军是来打红九军的,结果把我们俘虏了。我们的剧团没有那么多枪,打不过他们,牺牲了很多同志,剩下的都被俘了。”王老回忆道,“马家军对剧团里会唱歌、能跳舞的女同志没有杀,说搞文艺的留着,不能杀,就留下一些,后来被送到青海,组成剧团,给国民党演出。国民党团长是四川人,对我们不错。剧团有一个叫杨万才的小战士,给团长当勤务员,他能给我们传递消息。有一天晚上,白崇禧来青海视察,国民党组织了一个欢迎晚会,我们演节目。我们剧团的党文秀跳舞时把鞋子甩到桌子上,把茶杯打掉了,敌人以为是手榴弹,白崇禧吓跑了,那个女同志后来也被敌人枪毙了。后来又来了一个当官的管我们,也很同情我们,帮助我们改善生活条件,让我们住在一个小院里自己做饭。”

当时王定国他们还设法营救了西路军领导人之一张琴秋。说到这儿,她说:“张琴秋被俘的时候化名苟秀英,敌人没有把她认出来。但是敌人都知道张琴秋被抓了,所以在被俘人员里找她。我们知道以后,向敌人要求说剧团缺一个炊事员,就把苟秀英要来当炊事员了。她一直跟我们待在一起,直到获救。”

“这是党让我这么做的,应该感谢党”

王定国等西路军女红军获救后,来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在这里,她见到了时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谢觉哉。谢老对王定国说:“你先不要回延安了,帮着做些营救工作吧。”因为失散人员见了八路军办事处也不敢进门,怕上敌人的当,有王定国在这儿,大家看到她在这儿,就敢进来联系了。当时不管是谁敲八路军办事处的门,警卫都让他进来,进来以后问明情况,情况属实的就留下来。他们只要想回来,什么时候回来都行。

在“八办”,王定国还与谢觉哉定下了终身大事。说起他们俩人的故事,还得从长征中的1935年6月说起。那时,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过雪山做准备。一天,王定国正和剧团的几位战友在小河边洗衣服,一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拿着一包衣服向她走来。“胡子”微笑着对王定国说:“小同志,请你帮帮忙,要过雪山了,请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毛主席和党中央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第二天,王定国送去缝好的衣服时,“胡子”远远地招呼她,还特地嘱咐她要多准备一些辣椒,过雪山时可以御寒。

比王定国大29岁的谢觉哉,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被俘人员中,有张掖地下党的,有个女支部委员叫王定国。等见了面才知道,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时任“八办”处长的彭加伦尽力撮合,以谢觉哉日夜奔波操劳,身边也需要一位好帮手为由,让王定国留在谢老身边。回忆起和谢觉哉的结合,王定国说,这是“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

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一个革命家庭。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也正是在“八办”,王定国开始学习文化。一天晚上,谢觉哉赶写一篇文章让王定国去找《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等报纸。几份报纸,王定国来回拿了四次都不对,最后还是谢觉哉自己去拿的报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谢觉哉自那以后,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教王定国识字、学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后来王定国才成为谢觉哉工作上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如今,王定国打得一手好麻将,也是从“八办”开始的,她师父还是周恩来。当时周恩来从苏联到兰州小住,当他看到年轻的王定国时说,“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是谢老夫人,需要接触国民党高层的太太,所以要学会一种社交手段。”于是,周恩来亲自教王定国打麻将。王定国天资聪颖,一学就会,甚至通过打麻将把国民党兰州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夫人发展成共产党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成为“八办”的一段佳话。

1983年,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想起当年很多被俘的红西路军战友还滞留在甘肃一带,她便自费跑遍河西走廊寻访。当王定国看到这些曾经的战友因为历史原因红军身份得不到认可,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痛心不已。据王定国的儿女回忆,她回京时,身上只剩下了一套衣服,其他的行李全都送给了这些曾经的战友。于是,她与伍修权一起开始为这些人奔走,最终得到了中央的重视,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恢复他们的红军待遇。为了感谢王定国,当时还健在的红西路军老战士,男男女女几十人来到北京,挤在王定国家中不大的厅房里,向其表示谢意。而王定国只是淡淡地说:“这是党让我这么做的,应该感谢党。”

2004年,91岁的王定国重走长征路。在四川省天全县红军烈士陵园,儿女雇了顶滑竿要抬她上山,她坚定地大声说:“我是红军,我自己能上去!”在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王定国推开上前搀扶的人,只身在一百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

途中,王定国还找到了长征时借住房子的房东女儿。当年16岁的小姑娘也成老太太了,她依稀记得好多女红军曾经住在她家,教她唱歌跳舞。当她俩共同哼唱《八月桂花》时,不禁都潸然泪下……

她来了,在热烈的掌声中,身着红色毛衣,精神矍铄,鼓着掌,微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听到演员在唱《十送红军》,还情不自禁地双手打起了节拍。她,就是百岁女红军王定国。

那是2011年1月11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日记·1921年手稿》首发式暨祝贺谢觉哉夫人、老红军王定国百岁寿辰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贺信。她特别谈到,希望王老妈妈能够创造红军长寿的记录。

参加活动的有三位老红军。除了百岁高龄、79年党龄的王定国外,另一位是解放军空军原副司令员、94岁高龄、76年党龄的老红军王定烈将军,还有一位是成都军区原政委、92岁高龄、75年党龄的万海峰上将。

在此次活动中,中红网的同志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多家红色网站联名写给王定国百岁寿辰的贺信、王定国荣获的《中国红博》红色书法荣誉奖证书及纪念品,交给了王定国和他的儿子谢飘,他们一再表示对大家的深深谢意。

在随后的日子里,中红网记者多次来到王老家中采访。发现她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经历艰辛长征路;她是著名导演谢飞的母亲,养育了七位优秀的儿女。她的故事传奇而多彩,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感动。

“长城代表中华民族,要保存下来”

“多年来,我一直照顾你们和你们的父亲,从现在开始,我要去做我的事了。”1978年,王定国在整理、出版完谢觉哉的日记、传记等之后,这样在儿女面前宣布。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在谢老走后的七年里,王定国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谢觉哉评传》、《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画册》、《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诗集》等多部历史文献共五百多万字。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正在寻求民族再度复兴之际。王定国所说的“我应该做的事”便是关注这个国家的未来。

在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再度复兴之际,离休的王定国积极参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发起组建中国长城学会、中国文物学会,进而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老年法》和《国家文物保护法》的出台……十八大后,在中国稳步行进于民族复兴之路时,这位百岁老人早已开始了她的“绿色之路”:近十年来,她每到国内的一个地方,都会亲自种下一棵树苗。2012年年初,她又以发起人的身份,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

“那时,很多长城周边的居民都拆长城砖盖房子、盖猪圈。”王定国看了痛心不已,便组织人烧砖,然后用这些砖换回长城砖。她还积极各方奔走,呼吁保护长城:1984年,王定国到邓小平家中,请他发一个号召借以推动长城的保护工作,第二天邓小平即题写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条幅;1987年6月25日中国长城学会成立,王定国考虑长城要面向世界,请出曾任外交部长的黄华出任会长,自己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长城,她连续三年组织了群众性的慕田峪长城越野赛,为了让世界更多地了解长城,她组织长城沿线十一家电视台,拍摄了三十八集专题电视片《万里长城》发行到世界各国……“长城代表中华民族,我就觉得这些是文物,自家的好东西,要保存下来。”同年,她还参加筹备与成立了中国文物学会,并担任副会长,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

此外,在中国致力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王定国还看到了老年社会和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和陈云的夫人于若木一起积极投身于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

 “我们要像爱护老人和孩子一样来爱护树林,希望家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生态建设得更好”

九十多岁的王定国开始关注国家的林业生态建设。她开始到全国多个省市了解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多次向有关部委提交考察报告并亲自参加植树造林。

2004年,她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速生林建设,提出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的建议。这一建议如今已被中国造纸业普遍采用,并成为一种生产模式。2005年,她到河南省考察黄河故道生态治理有关情况,并在生态园里种植了一棵银杏树。她写出的考察报告,促使国家林业局当年就在河南省召开了现场会。2006年11月,她到湖南省考察谢觉哉的家乡宁乡县,在畅叙乡情时说:“谢老说大树是老人,小树是孩子,我们要像爱护老人和孩子一样来爱护树林,希望家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生态建设得更好。”

2008年,她回四川营山老家,考察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并在红军公园种植了一棵黄角树;在营山中学和师生们一起,种植了两棵银杏树。2010年,王定国与150万重庆市民一起在长江边植树造林,并亲手栽种了一棵桂花树,“绿化长江全社会都应该参与进来,也只有大家都走上这‘绿色长征’之路,才能真正地为子孙后代造福。”2012年4月22日,在世界地球日这天,王定国老人带领祖孙四代和亲朋好友共一百五十多人,在北京的西郊种下了100棵松树。

为表彰王定国对中国生态建设作出的贡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在 “生态行动助力中国”的活动中,她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王定国出任终身名誉主席。

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之一。在中国稳步行进于民族复兴之路时,王定国再一次提出建议:生态建设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需要人人参与……

“百岁老人活得健健康康,就是最好的科学”

2013年5月25日,“庆祝王定国百岁华诞书画图片展”等三项活动的开幕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百岁女红军王定国走上主席台,面带笑容地说:“感谢大家,这个画展办的很好,谢谢你们!”

“王定国书画展”展出了王定国30多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40多件。这些作品内容多数表现长征题材,不乏鸿篇巨制。其中巨幅国画《强渡嘉陵江》创作于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60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战士在该画上签名,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精品。

王定国迷上了书法和绘画是从70岁开始的。75岁,做完乳腺癌手术第二天,她就让儿女拿来笔墨纸砚,在病床上练习书法。“她很喜欢和书法、绘画名家交流。”谢亚旭说。遇上他们时,王定国还总会拿着自己的作品上前,请名家指点一二。很多时候,王定国自己也在琢磨。她最爱画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是在挂历背面撒上墨吹出来的,王定国的“吹画”梅花栩栩如生,别有风韵。如今,王定国家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而她却谦虚地说:“垃圾堆似的。”

在这次开幕式上,谢觉哉与王定国之子、著名导演谢飞代表亲属讲了话。他说,作为儿女,我们对母亲最感谢的是养育之恩,母亲很辛苦的把我们养大,特别是教我们做人,选择自己的职业做出成绩。谢飞还跟大家分享了母亲的养生之道。他说:“我母亲今年101岁了,她的养生之道很多人非常关心,她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吃的东西也特别简单,更重要的是她心态很好。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就是心善,关心别人,多做善事,同时不断的要求自己做事情。”

如今,王定国依然忙碌,每天一睁眼就问生活秘书:“今天去哪?都有什么安排?”王定国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们都亲昵地尊称她为王妈妈。她迷上了书法绘画后,自成一派,有人向她求字,她总是“每求必应”,这让大家都十分欢喜。闲时,王定国最爱打麻将,身边的人都说,她只要一上麻将桌,立马精神百倍,“大杀四方”。

长征途中雪山上的严寒曾冻掉她的一根脚趾;河西走廊的血战敌人弹片击断了她的小腿;72岁时,一起意外车祸使她脊柱受伤;75岁时,她因患乳腺癌动过大手术……大儿子谢飘说:母亲一切都看得开,没有烦心事,知足常乐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一年几乎很少生病,就算生病也不吃一颗药,生扛下来,感冒冲剂要儿女硬冲给她喝。“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有人说,这是不讲科学,我说,百岁老人活得健健康康,就是最好的科学。”王定国说。

(此稿在写作中,参阅和引用了王定国子女提供的资料和其他人的文章,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