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绘画奉献终生的张振生

著名画家张振生

千里江陵

登鹳雀楼

桂林山水

黄山松云

溪山幽居

一帆风顺

山河千古秀、江山万代红

峡江行舟

一环山色

泰山日出

    中红网石家庄2020年1月3日电(郑斯维)

张振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宾礼特供艺术家,齐白石再传弟子,师承娄师白、何镜涵。现任颐和国礼书画院院长、文华阁国礼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北诗词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河北美院终身客座教授。创作国画作品20000幅,荣获国家级金奖三次,发表报刊36本。

在六十年的艺术磨砺之中,他勤研绘画、博采众家、不断探索、立足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其作品构图简练,意境新颖,有自然感和空间感,笔墨色均恰到好处,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大成之境。开国将领赵成业将军为他题字“笔下有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顾秀莲亲自设宴接见他,并给于很高的评价,誉为“画坛奇才”。

在耳濡目染下喜欢上了画画

1943年10月,张振生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里。他从小喜欢京剧,8岁就和小伙伴张作敬、叶振魁一起跟着邻村的王忠厚学习京剧。王忠厚多才多艺,不但会唱京剧还擅长诗词和书画,尤其擅长绘画,是廊坊著名的人物。他每次到王老师家里,总是先把京胡拿出来,然后再唱。王老师说,京剧和中国画是分不开的。京剧讲究有板有眼,国画墨分五色,用笔有轻、重、缓、急、浓、淡、干、湿,只有品味京剧的高雅艺术,才能画出中国画的意境。就这样,在耳熏目染之下,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9岁那年,他在王忠厚家学习京剧时,发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如获珍宝,便借回家,如饥似渴地研读、临摹起来。他花了两个月时间,把一本画谱全部临摹下来,还把临摹本装在裤兜里,日夜揣摩。吃饭的时候,经常拿出来看,还用筷子在桌子上比划着练习。王忠厚发现他有绘画天赋,也为他的刻苦精神而感动,劝他专心学习绘画。

10岁,他正式拜王忠厚为师。王忠厚看他聪明懂事,比先前更加勤奋好学,就把自己绘画的功夫一点一点都传授给他,另外还教他唐诗三百首,让他作画时配上诗。从此,他开始了全新的读诗学画生涯。

十几岁时,他的画就已经十分出色,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少年画家。

为了生存做油漆彩绘

张振生20岁的时候,家境越来越窘迫,他不得不辞别老师去异乡做油漆彩绘。每天起早贪黑,累的精疲力尽,好不容易干到年底,没想到老板跑了,一分钱没给。画没画成,钱也没挣到。为了生存,他曾三次去北京寻找出路。

第一次空手而归;第二次到一家古建筑公司求职,本来已经答应他做油漆彩绘,可又拒绝了他;第三次他送给建筑公司一幅山水画《一帆风顺》,这幅画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他被录用了。

油漆彩绘是一门技术,画的是传统文化,由于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没用多久,他画的又快又好,不但提前完成了工期,还得到了公司的嘉奖,他家的生活逐渐有了转机。一天,有人问他:“在纸上能画吗?”他回答:“当然能画了”。这人把他带到一家画院,他当场画了一幅六尺的《千里江陵》。这幅《千里江陵》不仅是一幅山水画,还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更重要的是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全部完成。那诗情那画意那速度,众人惊叹不已,从此,他就有了“江山快手”的称号,也有人叫他“草上飞老张”。

多年以后,说起这段往事,张振生感慨万千。他说:油漆彩绘就是在古建筑上“雕梁画栋”,是我国人民宝贵的建筑艺术遗产,他在这些艺术遗产中汲取了大量的风格和技巧,练就了绘画的基本功。但为了绘画,他做油漆彩绘整整26年。

写生、远游、遇见名师

在做油漆彩绘的第26年,也就是1988年秋天,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张振生听说这个季节泰山的风景很美,就想去写生。于是,他请假去了泰山。

他徒步从岱庙出发,经过红门、一天门、中天门、十八盘直达南天门及玉皇顶,把沿途的优美风景和人文景观尽览。当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山顶,将泰山踩在脚下的时候,刹那间理解了杜甫诗歌《望岳》里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同时也体会到泰山的雄伟博大。一种不到山顶不罢休的倔强,一种登顶后的骄傲、豪迈情绪,他都想用笔墨表达出来。

返回住处,张振生不顾路途的劳累,当即挥毫,根据心中所记所感,一气呵成,半日内创作出雄伟磅礴的《泰山日出》。2003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邀请他参加全国名人书画展,这幅《泰山日出》荣获金奖,并被上海世博会收藏。

通过这次泰山写生,张振生大开眼界,感受颇深。想起齐白石的“五出五归”。他决定外出远游,实地观察,得其中之真谛。

从1988年到1993年,张振生先去黄山看迎客松,后去漓江看倒影,五年间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四处拜师访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见闻更加广博,对祖国更加热爱。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描绘祖国山河的优秀作品,其中《泰山日出》就是他真情实感的流露。

无独有偶,也是在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一家画院参加笔会时认识了这家画院的院长,而这个院长正是当代中国画坛德高望重的元老何镜涵,艺术顾问是娄师白。何镜涵,创作了大量的人物、山水及花鸟画,尤其以写意楼阁山水画著称,开创了中国写意楼阁山水画派;娄师白,14岁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学艺,在齐白石先生身边长达25年,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画作简练中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尤以画小鸭子著称。在艺术界有这样的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

两位前辈看了他的画,心理产生了好感,说“你就留在我们画院吧”。从此娄师白教他画虾和花鸟,何镜涵教他画楼阁山水,从此张振生告别了油漆彩绘,专心从事绘画创作,进入了人生和艺术的另一个境界。

有了名师的指点,他如虎添翼,他的画越画越好,风格和技巧上都有着突出的创造。

2004年,张振生代表北派画家参加全国书画名家巡回展,特别是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巡展时,有几个收藏家看了他的作品都说好,其中一位收藏家说:“都说北派的画家过不了江,我看北派画家张振生的山水就非常好,大气磅礴,很有气势。”从此张振生受到南派的认可和追捧,各种奖项和荣誉都一一接踵而来。

2009年10月,张振生参加建国60周年上海世博会名人书画展和乡土情首届书画展,均荣获金奖。同年12月,在建国六十周年弘扬中华儒释道文化书画大展中再获金奖,被授予“中国功勋书画艺术家”称号。2010年9月,在纪念中古建交50周年之际,作品《白云深处》作为国礼被古巴大使馆收藏。2012年,作品《松鹰图》作为国礼被阿联酋国王收藏。2015年4月,张振生艺术馆在无锡市隆重开幕。2017年5月,河北美术学院聘请他终身客座教授。2019年12月,百米山水长卷作品入选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

近年来,张振生多次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还出版有<世界华人报>、《国际华人书画精品集》、《海派艺术专刊》、《中国艺术家鉴赏收藏》、《艺苑集粹》(香港)、《海峡之声》(台湾)《中国书画史》、《中华艺术家》、《中国名家民生书画专辑》(人民日报)、《盛世中华脊梁风采》、《走进当代书画大家》、《名家书画艺术鉴赏》、《特邀名家献礼两会》等书籍和个人画集。

如今,已是78岁高龄的张振生还在低头画画。他说他的时间不多了,可他的画,画的还不好,他还要好好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访军旅画家李国华与他的油画《我和我的祖国》

    正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坚决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扩散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时候,一幅表达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的巨幅油画作品《我和我的祖国》诞生了。这幅以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和雄伟长城为主题的作品,彰显着中华儿女的顽强意志和无畏精神,画家把它献给那些正在抗疫一线战斗着的勇士们以及全体参加这场阻击战的中华优秀儿女。

油画:我和我的祖国 1320x270cm

    作品《我和我的祖国》长13.20米,高2.70米。万里长城作为背景,其磅礴的气势,坚毅的品格昭示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而画面前景中党的总书记、新时代领路人习主席的形象与万里长城的气势相融合,更加凸显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范。作品恢弘大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习主席亲自指挥部署战“疫”之际,这幅作品一定会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并在中国油画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和我的祖国》这幅作品,把对习主席形象的刻画和长城(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凸显出习主席是这片土地的儿子,他心里装着的只有人民的主题意蕴。画家把领袖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情操,通过对人物亲切、亲近、亲和的面部形象传神地再现出来,使人物与背景得到了完美的融合统一。画家对长城的注视与表现让人叹为观止:造型和色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苍茫的大地,陡峭的山脊,红色的曙光照耀着雄浑的城垛绵延逶迤着伸向天际,喻示着中华民族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会坚韧不屈,昂首挺立。这幅巨制在创作中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中的风格技法,既借鉴了西方油画的恢宏、壮观、细腻和厚重,又展现出东方绘画中特有的明亮、沉稳和大气,是一幅具有创新意识,在思想艺术上均达到高峰的扛鼎力作。当代著名(旅美)画家尚丁在看了画作之后评价说:这是一幅高品质超水平的创作,绘画技法的刀、笔运用大胆,画面塑造出的浮雕效果很精彩,非常值得祝贺!

油画:我和我的祖国 (局部)

    李国华作为军队培养出来的画家,他1976年17岁时入伍 ,先是被分配到总后青藏兵站部,担任电影放映员。青藏兵站部地处高原,气候恶劣,环境艰苦,而这些经历却磨炼了他的意志,塑造了他坚韧的品格。在电影队期间,他发挥自己的专长,搞宣传,出版报,画幻灯片,创作了许多表现战友们吃苦耐劳、奋勇向前的绘画作品,他的套色版画作品《雪山执勤话当年》,1977年入选了全军、全国美术展览。1978年,他调任总后机关军人俱乐部,在这里,他努力工作的同时不忘勤奋学习,也因此结识了何孔德、高泉等一批军内的顶级画家。他向大师们学习,多方面培养艺术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理念。那时,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军博,看何孔德、杨克山等老师们画画,并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周六日又跑到解放军画报社高泉的家里虚心求教,他把全部身心都浸泡到了绘画艺术里面,在这期间,大师们指点和熏陶加之自身的好学无疑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艺术视野,对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1979年,祖国的南疆打响了一场自卫反击战,解放军三总部各抽调一人组成创作小组深入前线。为了更好地锤炼自己,李国华主动请缨。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他接触了猫耳洞的战友,采访了参战的指战员,也多次经历了地雷阵及一触即发的生死考验,最后荣立了三等功。在与战友们的朝夕相处中,他被战斗中崇高的英雄气概所深深打动,回来后很快创作出了油画作品《领土》,并参加了北京青年美展。《领土》以站上收复高地后两名负伤战士互相搀扶挺立的背影,塑造了将士们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忠实履行自己神圣职责的英雄形象。著名油画家詹建俊在画展上看到《领土》后称赞说,画作很有激情,烟雾处理有极强的书写性和现场感,暗部和人物边缘线虚实有中国水墨大写意的感觉。而李国华确实曾在何孔德老师的介绍下向黄胄先生学习过国画。

油画:我和我的祖国 (局部)

    作为军队培养出来的画家,李国华不仅对军事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而且每当国家有重大事件时,他都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投入到创作之中,像听到号角的战士奋勇冲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先后创作了《青春》《领土》《向往的年代》《我给叔叔唱支歌》《小扎西》等一批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受到好评。《青春》是李国华的第一幅油画作品,作品参加了纪念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也收获了马克西莫夫弟子余云阶的肯定和鼓励。这幅作品后来获得北京大奖,并在文汇报、中国青年报、民族团结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说起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国华曾与艾轩一起到西藏甘南采风。在甘南的那些日子里,他们深入藏民居住区收集素材,李国华发现艾轩老师每天清早起来,都在一个小本子上不停地构小草图及各种人物的造型设计,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每当李国华有了构思,创作前总要反复设计草稿,直到感觉满意为止。那次与艾轩老师采风回来后,李国华创作出油画《小扎西》,入选了第八届全国美展。

2008年汶川遭遇了8级地震,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展现出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的患难真情,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李国华家乡也在四川,他一边关注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边思考着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画笔为这次灾难献出自己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头脑中产生了:聚集当今中国著名的油画家,集体创作一幅反映汶川地震史诗般的油画长卷,用纪年的方式铭记历史的一刻。他的创意很快得到中国油画界的响应,由靳尚谊、詹建俊、陈丹青、徐茫耀、尚丁、杨克山、龙力游、张利、张延昭、李国华等15位画家主笔,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这幅长51.2米,高2.28米的长篇巨制《坚忍卓绝——2008年5月记忆》,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写了序并给予了极高赞誉,画作展出后产生了轰动效应并被收藏,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了灾区人民。

李国华创作 《我和我的祖国》

    这次的创作《我和我的祖国》是画家李国华的一次浴火重生,也是他艺术上的一次涅槃。在当今人们普遍比较浮躁,难以沉淀下来的时候,他却躲在北京宋庄的一间画室,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潜心创作。创作期间,他经常几十天不出画室,翻阅资料,构思画作,反复雕琢,甚至有两次因为过于专注绘画而从画架上摔了下来。他用极高的创作热情挑战着身体和意志的极限,寒来暑往,四度春秋,终于如愿完成了这幅领袖题材的油画巨作,这其中的艰辛,遇到的困惑,遭受的无奈,种种困难他都挺了过来,这不由地让我们对他产生出无比的敬意。《我和我的祖国》已经完成了,下一步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打算,那就是再创作两幅以黄河、长江为背景的画作,以此来歌颂我们伟大的党、祖国和人民,实现他宏伟的三部曲创作计划。我们衷心的祝愿、祝福、祝贺他!

贾英亮“战”疫书法选集

连日来宅在家中,

不出门来不访友。

春节疫情来凶猛,

家家户户不安宁。

党中央高度重视,

主席指示记心中。

总理亲临到现场,

关怀看望问疫情。

一方有难八方赠,

华夏儿女手足情。

自我做起见行动!

齐心协力劲不松。

众志成城手挽手,

这场疫战定打赢。

送走瘟疫获全胜,

举国上下康安宁。

贾英亮“战”疫书法集

贾英亮。图源:中红网

    著名书画家贾英亮,196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结业,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书法,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炎黄书画院院士、南阳书法院院士、河北省书法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因为爱好,贾英亮六岁开始学习书法,凭着聪慧的天资,在小学、初中时,已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1979年参军后不久,被调到部队宣传队从事宣传绘画工作,开始在部队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书法作品,1983年因创作荣立三等功。从学校到部队,均和书法有关,使他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书法,更多地学习历史上有名的王羲之、怀素那样的大书法家。他博览群书,在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期间,系统学习书法和油画,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艺术领域。

1975-1977年,师从吴菊芬老师学美术,薛鸿群老师学书法。

1979-1983年,在乌鲁木齐军区36151部队从事电影放映、广告绘画及宣传工作。

1981年,于《战胜报》社发表美术作品《大娘,我送您上车》,同年因通讯报道成绩显著,荣获《战胜报》社三等奖。

1982年,全国美术展版画《雪夜开进》荣获优秀奖。

1983年,在军事幻灯教学中提名,荣立三等功。

1988年,到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1991年毕业。

1983年至今,多次在《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国内外书法、美术刊物上发表作品并获奖。

1999年,庆祝国庆50周年书法作品被载入共和国百位将军暨书画名家书画精品集。

2001年4月,在第五回二十一世纪国际书画审美大赛中被评为银奖,书法作品被中、美、日、奥、韩、英等国家收藏。同年6月,获奖作品被载入中、美、日、奥、韩、英等国家书画集中。

2001年6月,随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团出访韩国,并参加了国际审美大赛颁奖仪式和学术交流。

2002年6月,于当年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展赛中荣获书法二等奖。

2002年9月,作品在宣传西部大开发国际书画邀请大展赛中被评为银奖。

2003年7月,被聘为中国文化部特聘书画家。

2003年5月,获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书画大展金奖。

2003年9月,获国际第七回书画大展金奖。

2004年8月-2007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毕业

2012年12月8日邢台市文广新局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暨“写在大地上的日记”书画展。 2012年“百日大会战”等十幅书画作品,参加河北省基层建设年活动实物展,受到省委书记张庆黎、省长张庆伟的肯定和表扬。特别是赵勇书记询问了作者的工作情况和作品的创作情况。

从1983年至今,贾英亮积极参加各种书法展,曾多次获得国家、国际比赛的金奖和银奖。许多书法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藏家收藏,还多次应邀赴日、美、英、韩等国交流讲学,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喜爱。其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书法导报刊登,2015年多次受邀参加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共同推出的当代书画艺术交流高端收藏节目《央广国宝苑》节目的录制,其作品《北国风光》赢得很高赞誉。

贾英亮的书法作品飘逸刚劲,在点、线、方、圆、提、按等运笔收放有度,在用笔、结体、章法上吸取历代名家之长,又融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历史上他首推王羲之、怀素,近、现代更喜欢启功,曾用三年时间专门研习启功先生的作品。考入北师大启功先生的研究生班后,他终于实现了和启功先生学习的梦想。研究生期间,贾英亮读帖不辍,刻苦习字,之后临启功先生的作品能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贾英亮既学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又学启功先生的做人,传承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和人格道德的理念。

贾英亮深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在深入研究启功书法作品的同时,也积极摸索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多年来,贾英亮临碑读帖不辍,上溯秦汉,下至宋元明清,各种字帖上的字他更是用心钻研,把“崎险”的字和“平整”的字反复对比临习,掌握字的势态,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各种帖上的用笔及章法。但他又不拘泥于古人作品,追求创新,其书风从追求力度线条美向草书金石味转变。如今,他的字已自成一体。启功老师对他讲:“小伙子,你有扎实的功底,又有好学的精神,将来一定会比我强!”当然,启老的话是一种鼓励,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贾英亮终能在更高的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书画天地。

《狂草》.《淡墨秋花笔》(书体)《天香》释文

    中红网北京2020年3月12日电(李茂忠)

《狂草》.《淡墨秋花笔》(书体)《天香》释文

2015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军队中,和同年5月15日在《中国文艺工作会议》上发表的:“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指示:当悉,欣喜若狂,醉吟《天香》一词以为褒赞,诠释并作记。

天香 .为中华文化传扬之赋贺   李茂忠

书画神怡,诗词趣味,自古中华兴盛。
斋第生辉,朝堂增雅,炳蔚名流心境。
画呈山水,花鸟象,美哉风景。
书现龙蛇起舞,云蒸凤鸾瑰靓。
珠霞宝光彩映。赏风华,派标门竞。
唐宋诗词晋字,历宗尊圣。唐楷千秋范定。
醉当代,诗书蔚观骋。
继往开来,超神入胜。

《狂草 .淡墨秋花笔》(书体)《天香》释义

鉴赏此书,但见满山遍野,草木荣盛,百花绽放,溪泷萦流,蒸霞漫布。禽虫栖蠕,别姿异态。笔触形鹤或婷婷玉立,或俯首低垂,或展翅舒羽,仙风脱尘,幽雅清高。更兼龙蛇起舞,凤鸾交融,呈现大自然春华如锦一幅完美的水墨画图样。故名《春锦图》。

此幅之书,笔触或轻或重、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润或燥,以至丝锋,其皆力透纸背。并无飘笔浮面之迹。乃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失传近千年来,《淡墨秋花笔》(书体)之呈再。

此书藏于荣墨斋 .中华文化名人,世界最美艺术大师李茂忠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