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一个非常值得光顾的旅游胜地

邯郸市里的学步桥与邯郸学步雕塑。

王元慎在邯郸市里学步桥与邯郸学步雕塑。

娲皇宫与女娲雕像。

娲皇宫与女娲雕像。

王元慎在129师陈列馆。

刘邓和他的战友们(群雕)。

将军岭。

京娘湖美景。

京娘湖美景。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的烈士纪念塔。

左权将军纪念馆。

左权纪念馆内的部分照片:左权将军。

左权纪念馆内的部分照片:毛主席和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合影。

    中红网北京2020年11月11日电(王元慎)

邯郸,系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第一次知道邯郸这个地方,我还是数十年前从少年读物“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中得知的。一直想光顾此地,但始终未能如愿。今年九月中旬,为完成北京作家协会一个课题,与作协几位朋友到邯郸一游,方知邯郸是集名胜古迹、革命遗址和秀美山水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由于只有两三天的时间,如何能够既经济,又快捷地观赏邯郸主要名胜?考虑了几个方案,如坐大巴,太浪费时间;如打车,又太贵;经与同行朋友商议,最终采取了包车的方式,从而取得了最佳性价比,倍感不虚此行。

踏访学步桥

上午乘坐高铁抵达邯郸已近下午两点,吃罢口感甚好的“磁州焖子”和筋斗无比的“磁州卤面”等邯郸美食,稍事休息,便前往“邯郸学步”景点。据酒店前台工作人员介绍,学步桥位于邯郸市主城区串城街(邯郸道),距我们下榻处区区几里,遂结伴步行前往。

据史料记载,学步桥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45年(1617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身长32米,面宽9米,高8米,两旁各有19块拦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下设有三个大桥孔。桥的规模虽不大,但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民族桥梁建筑的艺术风格。昔日河水荡漾,夹岸杨柳成荫,为邯郸古城一大景观。古桥旁边座落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一对步履优雅的男女后爬行的石雕,它逼真地描绘了“邯郸学步”这一典故,这座桥从此而得名。

古代邯郸学步桥因种种原因被损毁,解放后重建,已非过去学步桥之真面目。如今的学步桥于1995年10月6日被邯郸市政府批准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桥旁新建有一座雕塑,前面一年轻男士领着一位侧身状的优雅女士行走,后面一位男士呈右手前驱,左手后摆,右脚弓步,左脚抬起的状态,亦步亦趋,紧紧相随。笔者一时兴起,也请同来者照此姿势摆拍了一张颇有搞笑意味的照片。

来到学步桥,自然想起“邯郸学步”这一知名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上等,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之美,急忙上去打听,没想到,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由于他怎么也想不出来邯郸人走路有多美,便成了他的心病。于是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活泼可爱,学!看见老人走路比较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留下“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国、他人的长处固然要学,但不应生搬硬套、盲目效仿,否则别人的长处没学到,反而丧失了原本的自我。

邯郸堪称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据考证,直接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多达200余条。其中脍炙人口的有:邯郸学步、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黄粱美梦、毛遂自荐、负荆请罪、胡服骑射、纸上谈兵、一言九鼎等。

娲皇宫—奉祀天神女娲之地

娲皇宫,位于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距邯郸市中心105公里左右。这里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之地,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每年农历三月初至三月十八,为当地庙会、女娲祭奠之日。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祖,故此地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1996年娲皇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15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作为年逾花甲的老人来说,前往娲皇宫,以上山坐缆车,下山徒步行为最佳选项。缆车为封闭型双人座,运行20分钟,人均消费40元。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保护古迹,缆车不直接抵达娲皇宫,而是停靠在临近的山顶。随后再步行四五十分钟。因基本上是走平路,无需登高,亦有小亭可以歇息,故也不觉疲倦。步行途中可见“补天台”。补天台下牌匾的文字介绍说:“往古之时,水神共工与颛顼为争帝位而战。共工不胜,他怒触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火熞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一派水深火热、生灵涂炭之惨象。女娲为拯民于水火,在此筑起七阶溶石台,造起三级飞天降,她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七七四十九天,辛勤炼就36500块五彩神石,一举补住了天上的窟窿,为苍生造就了一穹升平世界。”

山顶上的阁楼分三层:底层最高,悬挂着“华夏始祖”的牌匾;第二层为造化阁;最高一层为补天阁。每层阁檐下都悬挂着四个大红灯笼。周身皆白的女娲雕像伫立在阁楼的山下,凝目注视着前方,姿态优雅,栩栩如生。

参观129师纪念馆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大业,共御外侮,中共中央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陈列馆内悬挂着一幅《八路军总部领导(1937.8)》的大幅照片。照片显示,八路军总部领导成员如下: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初创时八路军三个师的领导成员如下: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师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注:1938年1月恢复政委建制)。

129师由红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和十五军团一部组成,刘伯承任师长,张浩、邓小平先后任政治委员,副师长是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辖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和教导团等,共1.3万余人。展览图表显示,129师所辖的晋冀鲁豫边区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2551万人,从1937年10月至1945年9月的八年中,正规军由9000余人发展到3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40余万人,全区收复县城198座,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

在八年抗战期间,129师成为歼灭日伪军人数最多的一个师。在日寇最猖獗,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晋冀鲁豫边区,129师先后打造出一批能征善战之将,如陈赓、王宏坤、陈再道、王近山、陈锡联、周希汉、李聚奎、还有牺牲的叶成焕等将领都是129师的主将。129师麾下的386旅在旅长陈赓的领导下,成为八路军战斗力最强,对日军威胁最大,歼灭敌军人数最多的一支王牌劲旅。

展览中,还展出了129师在抗战中的几次杰作。一是“夜袭阳明堡”。1937年10月19日夜,129师385旅769团在团长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指挥下,于山西代县阳明堡焚毁侵华日军飞机24架,歼敌百余人。夜袭阳明堡的胜利,是八路军第129师出师华北抗战取得的一个重要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二是围歼日军战地参观团。1943年10月,太岳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率16团设伏于洪洞县韩略村,围歼日军战地观战团120余人,缴获重机枪3挺、掷弹筒3具、步枪80余支,焚毁汽车13辆。

三是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1938年2月21日,129师下属的769团、771团、772团在长生口,3月16日在神头岭,769团、772团于3月31日在响堂铺伏击日军,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其中在神头岭一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俘虏8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击毙与缴获骡马600余匹。

当然,129师在抗战时期最大的战绩是作为主力部队参加在彭德怀、左权指挥下的百团大战。《129师“百团大战”战果统计表》显示,129师参加大小战斗529次,毙伤日伪军7500余名,俘虏日伪军489余名,收复县城9座。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以破袭战为主,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胜利信心。

日本投降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0日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4个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上党战役,是1945年9月10日,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上党地区(今晋东南),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其主战场位于今长治境内,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歼灭进攻晋东南解放区的国民党军第二战区部队(即阎锡山部)3.5万余人,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上党战役的胜利,为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与蒋介石的谈判占据了极为有利的地位。上党战役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的“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神来之笔是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布局下,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了一次战略性进攻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其战略目的是彻底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把战火烧到蒋介石占领区,进而减轻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并威胁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中心南京及武汉。

在一张《挺进大别山路线图》下刊登了毛泽东对千里跃进大别山重要历史作用的一段精辟论述:“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人民军队的辉煌战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毛泽东有句名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展览中,还展出了解放区的乡亲们为八路军战士洗衣服,妇女做军鞋、做军衣等图片。其中一位圆圆的脸庞,笑容满面,戴着毛线帽的妇女图片格外醒目。她就是八路军母亲李才清。李才清系河北涉县庄子岭人。1942年在反“扫荡”中,她掩护了50余名八路军伤病员,保存了八路军的32驮冀南银行钞票、8大箱银器及许多被服和药品。1983年,李才清被涉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八路军母亲”的光荣称号。

展览中的实物包括八路军使用过的军帽、水壶、挎包、手枪套等。

京娘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凄美传说

京娘湖位于邯郸武安市境内,距邯郸市区近60余公里。这是一处雄奇灵秀的山水佳境,素有“华北天池”、“太行三峡”之美誉。景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水上游览面积178.2万平方米,平均水深40米,属典型的峡谷峰林地貌。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长短各三公里。这里山水环绕,群峰竞秀,层峦叠嶂,川谷深幽,赤壁丹崖,色彩斑斓,林木茂盛,波光粼粼,风景秀美,造化神奇。

乘坐包车前往京娘湖,一个多小时便抵达景点附近。随后转乘“小火车”绕山盘十几分钟便抵近京娘湖。上船后,穿上橘黄色的救生衣,乘船半个小时,秋风拂面,心旷神怡,京娘湖美景尽收眼底,好不惬意!

饱览湖光山色之时,一位年轻靓丽的女导游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凄美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话说宋太祖赵匡胤本是河北涿州人氏,自幼武艺高强,性情豪爽,行侠仗义,乐游好施,以此广交四方人杰。唐末某年某月,匡胤来到邯郸西部的武安县,与当地故交把酒言欢后出城踏青。兴犹未尽而步入深山,见天色已晚便借宿于口上村附近的道观。夜深,忽闻女子嘤嘤戚戚之声。唤来道士盘问方知,此女名唤赵京娘,年方17岁,乃山西永济人氏,随父来此地上香还愿,附近山贼头目闻其貌美而下山杀害其父掠之。因贼人头目有二,京娘属谁争执不下,故且将其寄存道观,待再去掠得另一美女便一起回山,同做压寨夫人。匡胤闻后大怒,打杀贼人而解救了京娘,并欲亲送京娘返乡。由于此地离京娘家乡有千里之遥,一路行去,孤男寡女多有不便,就请道观道士作证,结为兄妹。且说那京娘,不仅貌美绝伦,而且知书明理。一路走来,通过交谈和相互间的扶持,早已认定赵匡胤是有情有义有志向,可托付终身之人。匡胤对京娘的学识、见识和胸怀也是敬佩有加。到家之后,京娘兄嫂窥知京娘心意,遂向匡胤禀明欲将京娘嫁与之意。匡胤极韫:“尚如此,我与那二贼何异?”断不肯从,以致京娘兄嫂恶语相加:你与京娘同行数日,谅虽无夫妻之名,或有夫妻之实,你必须对公众舆论负责…云云。重名节且一根筋的匡胤更为愤怒,与京娘兄嫂反目并佛袖而去。

赵匡胤始料未及他这一走使得京娘多么窘迫:先有贼人杀父劫掠,后有匡胤千里同行,当时的封建礼教和乡间草舍的流言蜚语使京娘及其兄嫂的社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刚烈的京娘凛然孤身千里,再到河北武安寻访赵匡胤,决意无论如何也要追随他一生。孰料京娘再次来到获救的道观,不但没有赵匡胤的影子,连相关线索也丝毫不见。京娘百般无奈,便从容打理以出嫁规模的盛装并留言:“生不能为匡胤之人,死亦作匡胤之鬼!”随后,在口上村附近投涧自尽。此举影响甚大,民间流传甚远,终于惊动了赵匡胤在武安的故交,当然也惊动了赵匡胤。此时的赵匡胤已黄袍加身,作了宋太祖,闻后追悔不已,不尽扼腕:“我救京娘,我亦害京娘!”遂追封赵京娘为“贞义夫人”,建祠塑像以示纪念。

瞻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城市-河北省邯郸市。该园是按照中共七大精神,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129师及晋冀鲁豫军区的革命烈士,1946年3月由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议修建,于1950年10月21日落成的。该园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共和国首座宏大革命纪念建筑,是我国建设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艺术较高,环境较美,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和碑文最多的全国著名革命烈士纪念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分南北两院,总占地面积320亩。

陵园北院以园林建筑为主。独具民族特色的雄伟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主门门楣横额上镶嵌有朱德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大门两侧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园内有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四.八烈士阁、烈士纪念堂、左权将军墓、左权将军纪念馆等纪念建筑。

陵园南院为“晋冀鲁豫军区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这里安葬着八路军前方总部、129师及晋冀鲁豫军区团以上干部和边区的著名杀敌英雄、战斗英雄近200名。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董必武、杨秀峰等“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鹏、万里、聂荣臻、邓颖超等曾先后来园参谒,亲笔题词,并对陵园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站下车,专程到陵园缅怀烈士。汽车停在陵园门外,毛主席和滕代远、罗瑞卿一行人徒步走进来,沿“烈士纪念塔”环绕一周,经“陈列馆”、“人民英雄纪念墓”,来到左权将军墓前,脱帽致哀,默立良久。望着陵园的青松翠柏,毛主席深情地说:“他们应该有一块安息之地啊!”

1959年6月4日下午5时,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等一行30余人前来谒陵。当时陵园的大门和纪念馆都已关闭,人们打开,周总理摆了摆手,示意让汽车停在门外,自己步行走进来。这时“烈士纪念塔”正在维修,四周都被芦席围着,但总理仍环绕一周,细心听取陵园工作人员的介绍,然后依次参观了纪念建筑和陈列展览,并作了重要指示。根据周总理的意见,烈士陵园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四.八烈士阁等纪念建筑进行了修缮,并调整和充实了烈士纪念堂的陈列内容。

怀着对逝去革命先烈的景仰,笔者将参谒烈士陵园作为邯郸之行的一项重要内容。缓步走进青松绿柏掩映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北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烈士纪念塔。该塔圆形台基直径23米,塔高24米,整体呈方锥体。塔上镌刻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塔两侧石碑上刻有彭德怀、陈毅、林伯渠、董必武、任弼时、杨立三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的上款是“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中间是“无尚光荣”四个烫金大字。

陵园的左侧有一座陈列馆,馆名是由刘伯承元帅题写的,里面以“走向胜利”为主题,陈列了晋冀鲁豫边区革命史。资料显示,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三大边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里面悬挂了历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照片,即: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1936.4—1937.11);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1937.11—1942.8);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彭德怀(1942.8—1943.10);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1943.10—1945.8)。

一张八路军129师一部破击正太铁路的珍贵照片的文字介绍说明:“八路军总部先后调动了105个团的兵力,对华北敌之主要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性破击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0余次,歼日军2万余人,伪军2.3万余人。

最令人瞩目的当属由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题写馆名的“左权将军纪念馆”及左权将军墓。1950年10月21日,左权殉国8年之后,灵柩由涉县迁至河北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纪念馆是一座呈长方形,有着五拱门的建筑。纪念馆的正前方,数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为左权将军题词,充分表达了对左权将军的敬重和怀念:

周恩来:“左权同志已作先驱了,万千个左权同志的化身将继着起来,千万的人民和军队将踏着他的血迹前进。”

朱德:“十余年来,左权同志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在枪林弹雨间,出生入死,奋不顾身,从事武装斗争,成为我八路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贺龙在“左权同志移葬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纪念”时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奔驰疆场,数十年如一日,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气概与高贵品质,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荣的楷模,烈士功绩永垂不朽!”

叶剑英于1942年“七七事变”那一天,为左权深情赋词一首《满江红.悼左权同志》:“敌后坚持,捍卫着,自由中国。试看那,搀枪满地,汉家旗帜。胜水残山客我主,穿沟破垒标奇迹。问伊谁,百万好男儿,投有北。崦嵫日,垂垂没;先击败,希特勒。会雄师,踏上长白山雪。风气云飞怀战友,屋梁月落疑颜色。最伤心,河畔依清漳,埋忠骨。”

纪念馆四周湖水涟漪,荷花盛开,令人心旷神怡。

左权是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4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留学,1930年回国。曾任红一军团参谋长、代军团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等职。1935年1月至4月,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的他参与指挥红一军团强渡乌江,两次攻占遵义,抢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立下了赫赫战功。1942年5月25日,左权为掩护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壮烈殉国,时年37岁。左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中牺牲的最高的军事将领。

纪念馆中一张朱德、彭德怀、左权三位八路军高级将领的合影照的说明写道:“在抗日战争中,‘朱、彭、左’成了八路军总部的代称。他们就像3只最合套的齿轮,把华北反侵略战争这架复杂的机器运转得十分灵活。”展览中有一身左权将军在长征中穿过的军服,其中裤子是打了补丁的,还有一件左权将军曾穿过的褐色呢子军大衣,是缴获日军的战利品。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左权这位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1950年儿童节,毛主席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1959年6月4日,周恩来总理亲莅陵园追缅左权将军。1988年,左权将军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我军33位军事家之一。1942年9月,山西人民为纪念1942年5月25日在辽县殉国的左权将军,将辽县更名为左权县。

今年5月25日,在左权将军壮烈殉国78周年之际,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悼念活动,左权将军的外孙沙峰与陵园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