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一大早,岳慧芳和孙妍就等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门口——今天她们有一项任务,就是给28名新生“备课”。

岳慧芳和孙妍是解放军某部营区幼儿园的老师。9月4日,幼儿园新生入园,由于孩子们都是军人子弟,两位老师就想给他们上一堂特殊的故事课。

8点半一开馆,两位老师随着人流走进展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观众比平日里多了不少。看到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照片,孙妍告诉记者:“左权将军在最后一封家书中写下,‘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说着,她的眼眶湿润了。“以前班里有个小男孩,衣服和被子上一定要缝上爸爸的名字,因为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孩子太想爸爸了。”孙妍说:“有哪个孩子不想父母?有哪个爸妈不思念孩子呢?尽管时代条件变了,但他们同样是英雄。”

正是因为当年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抗战的胜利,换来了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如今,硝烟虽已散去,但仍然需要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一名中学生指着展柜里被张自忠鲜血染红的石头说:“北京有好多街道是用抗战英雄的名字命名的。每当经过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时,我心中都会升腾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博物馆展台前人头攒动,博物馆外街道上车水马龙,抗战历史已经融进了这座城市,抗战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历史沉淀下来的精神火炬一代代传承下去。

“孩子们也许记不住我讲的每一个故事,但他们一定能感受得到,他们的父母也与这些抗战英雄一样,都是在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岳慧芳说,“他们长大一定会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