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严寒 送温暖柏合暖兵行动再出发

中红网长春2021年1月8日电(李桂梅)小寒已至,户外滴水成冰。元月8日,“战严寒,送温暖,柏合暖兵行动再出发”元旦春节慰问老兵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春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会议室里举行。在这里一排“暖兵大礼包”摆放整齐,来自长春市各县(市、区)的柏合暖兵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核对名单、签收、领取物料!

8日早上零下25度,很多车辆被冻的都打不着火。“柏合暖兵服务队德惠分队”王柏松队长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车打着火,他来不及吃早餐,就急忙地赶往长春参加春节暖兵慰问启动仪式。

同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还有九台分队队长周常利、双阳分队队长魏占东、长春新区分队队长张忠宇、农安县代理队长王昆鹏、柏合暖兵服务队长春1队队长刘宪成、2队队长穆春、3队队长马玉玲,秘书长朱明杰、总指挥王润霞、摄影队长苏桂玲、物料组长丁雁明,配合活动志愿者周瑞雨、吴江、冯玉香、李红等。

本次“柏合暖兵行动”2021春节慰问任务由8个队长分头负责实施,其中有6个队长是退役军人。王柏松是“柏合暖兵行动”2020年7月份关爱的对象。当时他看到队长李桂梅(残疾人)带领志愿者冒着酷暑为他送来“暖兵大礼包”非常感动。了解到柏合志愿者坚持7年关爱老兵,当即申请加入柏合暖兵志愿服务队,带领身边的战友一起参加柏合暖兵行动。

据悉,本次活动历经80多天的筹备,由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中华志愿者协会柏合暖兵服务队、长春市柏合助老志愿者协会承办。本次活动是“柏合暖兵行动,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系列行动的继续。

启动仪式由“柏合暖兵行动”发起人李桂梅主持,慰问物资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微孝暖夕基金支持。活动筹备组为了节俭办会,由朱明杰秘书长用一张大红纸书写了启动仪式标题,疫情期间严格控制人数,只允许主要负责人参与启动仪式现场,每人必须佩戴口罩。

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思想政治处张靖栋处长致开幕词:“隆冬腊月寒风刺骨,今天我们举行第二季“柏合暖兵行动,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2021年春节慰问启动仪式,仪式现场氛围是温暖如春,热情洋溢。在此,我代表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李桂梅会长和各位志愿者对我市退役军人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靖栋处长的讲话更加激励了柏合暖兵志愿者的斗志,各位队长纷纷表示,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寒冷天气给慰问带来的重重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简单的启动仪式结束,各位队长按序领取了“暖兵大礼包”,纷纷赶回准备后续的慰问工作。

柏合暖兵服务队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志愿者团队,在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下斗酷暑、战严寒,把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老兵和退役军人的心坎里。

严寒酷暑阻挡不住柏合志愿者的脚步,2021年春节暖兵行动再出发!

“柏合暖兵行动”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兄弟俩携手创作迎宾曲《欢迎你到诗乡来》,唱得家乡绥阳好风采

杜兴成(左)、杜兴旭兄弟俩

“天边的彩霞呦谁剪裁,田野的菜花呦为谁开。诗乡的人儿呦等谁来,等了一载呦又一载……”这首名为《欢迎你到诗乡来》的歌曲,由杜兴成和杜兴旭兄弟俩联手创作,歌词款款,旋律悠悠,唱出一片深情,绘出一派风景。这首歌曲最近被“歌唱艺苑”网络推荐,受到全国各地歌迷关注而走红。这首歌唱诗乡绥阳的音乐作品,在当地早已是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曲。

著名作曲家杜兴成1949年出生于绥阳县杜家堰坎,1969年应征入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组组长,为多部影视剧创作音乐。上个世纪70年代未他创的《战友之歌》,1979年1月在《解放军歌曲》发表后,成为军旅歌曲的经典。杜兴成艺术涉猎领域较为广泛,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著名作曲家杜兴成

对于家乡绥阳,杜兴成有着特殊的感情。虽一直在北京工作,但他每年都携妻儿回老家过年,与家人、与乡亲一起沉浸在浓郁的风俗气氛里。故乡的山水草木,故乡的白墙青瓦,在他来看来都是一支支动听的歌,他总是情不自禁地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多年来,他从不同角度为家乡写歌,至今创作20余首,山水风光、黔北风情、校园生活,都成为他创作的题材。杜兴成的音乐成就,家乡绥阳引以为傲。1996年绥阳县发起设立“杜兴成文艺奖”,连续举办5届,产生了积极影响。

《欢迎你到诗乡来》

对于家乡的这份感情,杜兴成曾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发表的散文《回家》中说:“回家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含意。回家是人生天伦之乐的晴雨表,回家能品尝到平日里难得一饮的陈酿美酒,回家是我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情感源泉。”可见,家乡的溪流云彩,不仅寄托乡愁,还衍生出艺术的情怀表达。

杜兴成(左三)和弟妹们,后排右一为杜兴旭

杜兴成弟妹众多,他为老大,在贵州日报报刊社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杜兴旭就是其中一位。排行老七的杜兴旭读大学时,就开始诗歌创作。受大哥杜兴成的影响,他尝试创作歌词。杜兴成见他对音乐“颇有感觉”,就鼓励他尝试写歌。哥俩合作,一个写词,一个谱曲,合作结晶都发表在刊物上,如《云岭歌声》发表的《青年之歌》,《苗岭之声》发表的《山子之恋》,《青年歌声》发表的《妈妈,你不要久久把我等着》,《贵州日报》发表的《贵阳,我可爱的家乡》等,其中《贵阳,我可爱的家乡》还在“林城贵阳”征歌中获奖。

杜兴旭从事的是新闻宣传工作

“我和大哥天各一方,但心灵相通。在他的指导下,我写的歌词有明显进步。我们既是兄弟又是朋友,这种相处方式让我的艺术成长很快。”杜兴旭说,虽然他不是经常写歌词,但写出来他都要拿给大哥看,大哥会对他的作品指点一番,然后,开始谱曲。

杜家堰坎宅院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杜兴成已退休多年,回贵州的机会更多了。含饴弄孙的日子里,他不时拿起笔,为家乡写歌、写文章,发表对故土的真挚感情。杜家是书香门第,杜兴成的高祖父杜灿芳是清未武举人。2006年以来,杜兴成带领弟妹们把老宅重新修缮扩建,如今,这座清代杜家堰坎古庭院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宅更是把这一大家的心系一起。而在贵阳工作的杜兴旭,每年腊月都要回老家杀几头猪,请大家吃杀猪饭,有时见到大哥,也不多聊,看一眼,胜似千言万语。在哥俩的心中,故乡永远是温馨、沉静的,而音乐艺术更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 曹芳芳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