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红网赵朋洋摄) 2020年10月4日,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中红网赵朋洋摄)灵堂中间悬挂着徐文惠同志的遗像,周围摆放着许多花圈。(中红网赵朋洋摄) 徐文惠同志的遗体躺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中红网赵朋洋摄)徐文惠同志遗体前,摆放着亲人们送的鲜花。(中红网赵朋洋摄)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2020年10月4日上午九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中红网杨建国摄) 徐文惠女儿徐梅梅送的花圈。(中红网杨建国摄)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中红网杨建国摄) 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众多红色团体送了花圈。(中红网杨建国摄) 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众多革命后代送了花圈。(中红网杨建国摄) 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右二)等革命后代来到举行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中红网红色图库) 解放军指战员来到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中红网杨建国摄)徐文惠之女徐梅梅等亲属与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亲友们握手。(中红网杨建国摄)开国上将杨得志夫人、年愈九旬的石莉在女儿杨秋华搀扶下,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送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周总理侄子周秉和(左)与刘亚楼之子刘煜滨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朱德外孙刘建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陈云之女陈伟华(右二)与徐文化惠之女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黄克诚大将之子黄煦和夫人向徐文惠大姐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罗瑞卿之子罗箭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罗青长之子罗援(左一)、罗振(左二)和儿媳刘刘蒨(左三),向徐文惠送上最后的军礼! (中红网赵朋洋摄) 陈毅之子陈昊苏(左二)来到八宝山与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陈赓之子陈知建与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右一)等革命后代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胡乔木之女胡木英与徐文惠之女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 陈士榘之子陈人康与徐文惠之女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 刘亚楼之子刘煜滨与徐文惠之女徐梅梅亲切握手。(中红网赵朋洋摄) 李达之女李彤妍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张南生之子张雁之来到八宝山与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黑伯理之子黑良杰(左二)等革命后代向徐文惠告别。(中红网赵朋洋摄)

中红网北京2020年10月4日电(江山、赵朋洋、杨建国)

“徐文惠大姐千古!”

“徐文惠大姐,永垂不朽!”

“徐文惠大姐,我们永远想念您!”

“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会长、开国大将徐海东之女徐文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8日15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徐文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2020年10月4日上午九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这天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徐文惠同志的遗体躺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灵堂中间悬挂着徐文惠同志的遗像,周围摆放着许多花圈,其中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八路军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女红军精神研究会……送的花圈。她的女儿徐梅梅等亲属,也送了花圈。

毛泽东侄女毛小青,周恩来侄子周秉和,10月3日来到河北省正定县,参加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红色才艺作品网络征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顾不上参观正定这座华北古城,当天下午就匆匆赶回北京,10月4日上午来到北京八宝山,向徐文惠大姐见上最后一面;

开国上将杨得志夫人、年愈九旬的石莉在女儿杨秋华搀扶下,也来到八宝山向徐文惠送别。

朱德外孙刘建少将,陈云之女陈伟华,以及其他众多革命后代:陈昊苏、郭庶英、陈知建、黄煦、罗箭、朱佳木、罗援、罗挺、刘蒨、王延、张晓龙、高彦生、刘煜滨、胡木英、陈人康、张亚东、黑良杰、李彤妍、陈䂀、刘卫平、韩毅、杨亚东等,以及特地从外地赶来的徐文惠同志祖籍湖北省大悟县代表,纷纷来到八宝山,前来向徐文惠大姐告别。

附件:徐文惠同志生平

徐文惠同志曾用名徐红,祖籍湖北省大悟县,1939年5月30日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

她不足半岁,就跟随父亲徐海东、母亲周东屏从陕北前往皖东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烽火中,徐文惠同志度过了备尝艰辛的童年。

1947年9月,徐文惠同志跟随父母到达辽宁省大连市,得以进学校念书学习,1956年随父母迁居北京。随后入北京航空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习。1961年,徐文惠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分配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历任军医、主治军医。

“文革”中,徐文惠同志遭到关押迫害。她曾把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照片埋藏起来,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历史图像。

上世纪80、90年代,徐文惠同志曾在香港的国有企业工作。后为照顾母亲周东屏和患重病的弟弟徐文忠回到北京。随即开始搜集、整理关于红二十五军、长征女红军、徐海东大将的历史资料。二十多年来,在她的组织协调和不懈努力下,拍摄、播出了文献纪录片《大将徐海东》(5集);出版了画册《徐海东大将》;协助国家邮政部门制作了纪念邮折、邮册、明信片《开国大将》。特别是2006年,她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制作的邮册《巾帼英雄》,第一次较系统地记述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四路长征女红军的业绩。

徐文惠同志在许多同志的支持赞助下,先后组建成立了北京开国元勋后代合唱团和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承办或与兄弟研究会合办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在此次疫情期间,徐文惠同志胸怀大爱,积极地向她的家乡大悟捐献了抗疫物资。近年来,举办了《忠诚之歌》、《巾帼英雄》大型图片展览,并在安徽、湖北、陕西等地赞助恢复了多处红二十五军的革命历史纪念地。

在搜集史料、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徐文惠同志去过不少老根据地,老区的乡亲们往往能叫得出她和哥哥的小名——“小松子”和“小林子”,这使她没齿难忘。她在陕南、陕北赞助了小学,向陕西、青海的中学捐助了电脑和书籍。她时常回大悟老家,与哥哥、姐姐、弟弟们一道,把父母亲的大部分遗物捐赠给了老家的博物馆。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徐文惠同志时刻不忘父母亲的教诲,不忘自己童年开始就穿军装,一生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她不愿增加国家的负担,主办的许多活动都是自己或儿女出资。她生活简朴,她为人谦和,出口便是“兄弟姐妹”。

在徐文惠同志离开我们之际,我们要对她说一声:走好,我们永远的文惠姐!

徐文惠同志永垂不朽!

 

以下照片为中红网赵朋洋摄


 

““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一个回复

月亮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